3月20日,運達股份(300772.SZ)發布年報顯示,雖然2019年度公司營業收入50.10億元,同比上升51.3%;但是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僅為1.066億元,同比下降11.4%,上市首年交出并不令人滿意的答卷。營業收入增長主要由搶裝潮及市場份額提升所致,凈利潤下降則囿于前期投標價格下行和成本上升。
與此同時,作為主要葉片供應商的中材科技(002080.SZ)在3月18日發布年報表示,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持續向好,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35.9億元,同比增長18.6%;實現歸屬母公司凈利潤13.8億元,同比增長48.4%,各項經營指標均創歷史新高。
為何主機廠家和供應商業績出現不同走勢?這與近年來風機技術方向、供應鏈不同環節的集中度有關,也反應了主機廠家與供應鏈可以共苦、不能同甘的宿命。
兩個1/3
中材科技的核心業務緊密圍繞新能源、新材料、節能減排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目前風電葉片和玻璃纖維業務是兩大收入來源,鋰電池隔膜是未來的收入利潤增長點。風機葉片業務受到行業下游政策影響波動較大,歷年占收入比例在25%-45%之間,2019年占營業收入比例為37%。
與此同時,作為葉片環節龍頭,中材科技產能超過8.35GW,擁有北京延慶、甘肅酒泉等七個生產基地,2019年銷售風電葉片7.94GW,市場占有率約為1/3,在“十四五”機組進一步向大型化、長葉片方向發展之后,市場占有率預計將會繼續上升。
由于2017年3月中材科技母公司中材集團與中建材集團合并,并承諾在3年內完成業務整合,在不遠的將來,中材科技還將與中復連眾進行業務整合以解決同業競爭問題,產能和市場占有率均會進一步集中至近乎壟斷的地位。
圖1 中材科技歷年收入構成(億元)及風機葉片收入占比
圖2 歷年全國整體新增并網量及中材科技銷售量
政策市場與壟斷價
過去十年,風電光伏等新能源行業屬于政府以補貼大力扶持的新興領域,補貼電價成為影響行業發展的最敏感因素,無論新增裝機容量還是主機招投標價格均會出現明顯波動。2017年新增量陷入谷底,2018年市場被悲觀情緒籠罩,主機招投標價格持續下行,2019年以來受到搶裝政策影響,價格快速反彈,但由于消化前期的低價訂單、上游產能不足、成本上升等因素,主機廠家毛利率并未增長。比如運達2019年毛利率僅為16.6%,反而同比下降了2.5個百分點。
圖3 券商統計2015年至今主機機組投標均價(元/kw)
相比之下,作為葉片龍頭企業,當整個行業增量萎縮時,中材科技的葉片業務毛利率會出現明顯下降,否則無法消化產能、提升市場占有率,對上市公司總收入影響大;而在行業增量回升、供求相對緊張時,由于葉片環節較主機廠家更為集中,溢價能力更強,因此毛利率會比主機廠家有更為明顯的上升。
雖然“巴沙木”為近期葉片和主機漲價提供了蝴蝶效應的說法,但從中材科技報表來看,至少2019年明顯增加的是毛利而非成本。2019年,中材科技葉片業務毛利率達到18.6%,較2018年上升4.6個百分點。在毛利提升的同時,銷售回款和盈利質量也得到改善,應收賬款占總收入比例明顯下降(2019年實際取得與應收額/收入總額下降預計為所得稅率下調所致)。
另外,從某種意義上說,葉片廠家的高收入和高毛利是主機廠家拱手相讓的。近幾年來,高塔筒、長葉片是風機技術進步的主要方向,由于葉片重量與長度呈立方關系,在成本加成一定水平毛利率的情況下,葉片廠家的收入和毛利也會與葉片長度呈級數關系,風機掃風面積越大、葉片越長、葉片廠家盈利就越好。而中材科技則屬于老天爺賞飯吃、自身又努力的典型。

圖4 中材科技歷年葉片業務銷售量、毛利及折算單價
圖5 中材科技歷年經營活動現金流入、應收票據與賬款與總收入比例
從目前已核準的各類項目總量來看,2020-2021年將會出現持續的搶裝行情;同時從資源轉化和集約化開發的背景下,長葉片趨勢必然持續,頭部供應鏈沒有擴產能動作的前提下,部件需求將會長期維持在緊平衡狀態,以中材科技為代表的葉片等其他供應商龍頭企業毛利率預計將保持在相對高位。
相比,主機廠家一方面要面對市場集中度更高、溢價能力更強的供應商,另一方面則要面對項目收益率下降、而對造價控制更為嚴苛的業主。在新增裝機容量可觀的情況下,主機廠家自身毛利率預計將會呈現下降趨勢,持續“增收不增利”的行情。部分具有全產業鏈的主機廠家由于無需與供應鏈分利,主機價格相對具有優勢。可以在有效控制成本的前提下,通過降價提升市場占有率,或在維持相同售價的情況下實現高毛利。而對于沒有在供應鏈持股的主機廠家來說,在收入成本兩端夾擊下,如何保持一定的毛利水平?則是平價大機組時代的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