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描二維碼,即可將本頁分享到“朋友圈”中。
2025-07-23 來源:證券市場周刊 瀏覽數:44
受保障性電價截至日期影響,近期風電裝機數據迎來高峰。隨著裝機需求回暖,產能利用率回升,大兆瓦和新技術的應用為零部件環節開辟了發展空間。2025年國內外海上風電限制因素陸續消解,海風裝備產能偏緊,出口訂單的簽訂為相關企業的業績進一步增長奠定了基礎。
受保障性電價截至日期影響,近期風電裝機數據迎來高峰。隨著裝機需求回暖,產能利用率回升,大兆瓦和新技術的應用為零部件環節開辟了發展空間。2025年國內外海上風電限制因素陸續消解,海風裝備產能偏緊,出口訂單的簽訂為相關企業的業績進一步增長奠定了基礎。
吳新竹/文
廣大特材7月1日披露,新建的齒輪箱零部件項目已完成對海外齒輪箱集成商的產品驗證與審核,開始批量交付。此前,該公司預計上半年扣非歸母凈利潤為1.95億元,同比增加23.43倍。
風電零部件企業過去受行業降本增效、市場競爭加劇影響,部分產線收益不達預期。而另一方面,相關企業近年持續進行研發投入,推進高端產品進口替代,不斷完善產業鏈上下游布局,把控產品質量和成本。
2025年,風電整機招投標價格趨穩,整機價格戰減弱,市場信心恢復。新能源上網電價政策以2025年6月1日為節點劃分存量與增量項目,存量項目可繼續享受保障性的上網電價,增量項目需通過競價方式定價。
隨著風電市場景氣度的回升,上游零部件新產能釋放,產品線及業務規模持續擴大。全球大兆瓦輪轂、底座產能整體偏緊,主軸環節在“鍛改鑄”的背景下技術壁壘持續提升,大兆瓦機型交付放量推升供需緊平衡,葉片、鑄件等環節進入量價齊升通道。
全球能源轉型加速催生海外需求擴容,中國整機商依托成本優勢實現市場份額與盈利結構的雙重改善。2025年起,歐洲和美國等大型海上風電場加速安裝,業內預測海工基礎自2026年起將出現明顯供給缺口。
而國內“十五五”期間的風光大基地規劃達255GW,遠超“十四五”期間的 200GW,陸風年均裝機量有所保障,零部件環節有望走出需求瓶頸。
裝機回升 業績遇喜
2025年1-5月,中國風電累計裝機46.8 GW,同比增長138%。其中5月單月新增裝機26GW,同比大增801%。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局曾于2025年2月發布《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 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簡稱“136號文件”)。
市場普遍認為,5月的裝機小高峰是因為該文件規定,在2025年6月1日及之后并網的新能源項目機制電價通過競價確定,而存量項目可繼續享受較有保障性的上網電價,運營商為鎖定項目收益率,集中趕在5月底完成并網。
2025年4月和5月,新強聯排產訂單充足,下游客戶需求較為旺盛,該公司全力提高生產效率,以滿足客戶的交付要求。
新強聯在風電零部件行業形成了上游鍛件、滾動體自供,中游大型回轉支承、精密軸承、鎖緊盤/聯軸器等產品線,該公司對外表示,將通過優化工藝等手段提高產能利用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發揮產業鏈降本優勢,從多個維度來提升產品整體的毛利率。
廣大特材預計2025年半年度實現營業收入約25億元,同比增加32.91%,預計實現凈利潤約1.95億元,同比增加23.43倍。
國內海上風電項目進度加快。據不完全統計,2025年1-6月,海風項目新增開工約5.65GW,同比增長23%。年初以來,廣東、江蘇項目陸續啟動,浙江等地區深遠海示范項目加速推進,自然資源部發布文件優化海風項目用海審批,降低后續新建項目遭遇延期的可能性。
據預測,2025年國內海風裝機有望高增,2026年裝機景氣持續性具備支撐。2025年預計并網海風項目容量達11.2GW,包含已開工、已招標、已并網分別約5.5GW、3.2GW和2.6GW,2026年海風項目有望并網 15GW。
長江證券指出,海風管樁行業有望受益于二季度下游開工起量,相關企業能夠實現量利雙增,釋放業績彈性。
由于管樁行業具有重資產屬性。隨著海風管樁企業出貨增加,有望帶來顯著的成本攤薄效應,帶動相關企業盈利能力顯著修復。
海力風電主要產品為風電塔筒、樁基、導管架及升壓站等,尤以海上風電設備零部件產品為主,目前產品全覆蓋國內外12MW以上大功率等級產品。
隨著江蘇部分項目開始批量發貨,該公司2025年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大幅上升,同時,毛利率和凈利率同比環比均大幅提升。
該公司預計2025年營業收入比2024 年將有所增長,截至2024年末已簽訂合同、但尚未履行或尚未履行完畢的履約義務所對應的收入金額約48.8億元,預計于2025年度確認收入。
產能提升 成本攤薄
風電零部件廠商在上一輪搶裝潮中經歷了較大規模的產能擴張,2024年主要上市公司產能利用水平偏低,行業進入產能消化期。
在上一輪景氣低迷階段,鑄件環節競爭激烈議價能力弱,價格下降較大;主軸頭部企業產能利用率不足;葉片環節競爭激烈、企業議價能力弱、盈利不穩定,毛利率偏低。隨著下游需求的回升,海風開工提速促使高價值量訂單釋放,各環節產能出現結構性緊缺,盈利出現拐點。
據測算,2026-2030年,全球風電年均新增裝機量約260GW。中信建投預測2025-2030年全球風電裝機年化增長率為12%,其中國內陸風、國內海風年化增長率分別為6.4%和22%;海外陸風、海外海風年化增長率分別為15%和32%。
機組大型化后,風電主軸尺寸和重量也有明顯增加,鍛造工藝生產難度大幅提升,為實現降本主要主機企業陸續啟動主軸鍛改鑄。
2021-2024年國內風電鑄件價格持續下行,相關企業經營持續承壓多重因素影響項目效益,折舊與攤銷快速增長,相關企業業績持續承壓。
2025年受風電裝機需求旺盛帶動,大兆瓦風電鑄件供給偏緊,年初以來主要鑄件企業均與整機客戶完成價格談判,價格漲幅在5%-10%之間,鑄件盈利能力迎來復蘇。
隨著產能利用率的提升,鑄件作為重資產行業單位成本得到明顯攤薄,進一步提振單位盈利能力。2024年下半年廣大特材鑄件業務扭虧為盈。截至一季度末,該公司固定資產轉固進入尾聲,鑄件和齒輪箱業務觸底復蘇。
2025年上半年,廣大特材募投項目效益進一步顯現,其中,風電齒輪箱零部件項目產能逐步釋放,訂單放量,設備平均利用率大幅度提升,銷售收入同比大幅度增加,有效降低單位固定成本,實現盈利。
國海證券指出,與上一個五年周期不同,本輪風電需求的回暖并沒有伴隨零部件產能的大幅擴張。相反,諸如新強聯等公司的融資擴產周期剛剛接近尾聲。隨著行業自律的不斷深化和落后產能的出清,“十五五”期間,零部件環節的競爭格局有望進一步改善。
葉片方面,時代新材近年在大型葉片技術、產能配置及人力資源儲備等方面進行了前瞻性布局,2025年風電葉片全年產能預期可達4700套以上,風電葉片訂單顯著提升,大葉型占比明顯提高,該公司葉片的毛利率有望提升。
技術改進 盈利釋放
風電設備大型化和環境的復雜性對齒輪箱及其零部件提出了更高要求,圍繞著高功率密度、輕量化以及快速迭代能力不斷改進。
截至2024年年底,雙饋齒輪箱容量已達15MW級,半直驅齒輪箱容量已達25MW級。
廣大特材新建的齒輪箱零部件項目已完成對海外齒輪箱集成商采埃孚與弗蘭德的產品驗證與客戶審核,已開始批量交付;海上風電鑄件項目通過一系列技術改造、產線優化、工藝降本、產品多樣化等方式促使產能利用率大幅度提升,熔煉產能滿負荷運轉,盈利能力增強。
風電主軸承技術壁壘則較高,2019年及之前,中國風電主軸承以國外品牌為主。2020年,借風電搶裝潮的機遇,主軸承國產化率躍升至47%,并在2022年及之后持續增長。
齒輪箱軸承與主軸承、偏變軸承不同,屬于精密軸承范疇,其制作精度遠高于后兩者,導致其國產替代進程較為滯后。
國機精工下屬軸研科技針對風電主軸軸承、齒輪箱軸承、海上大功率偏航變槳軸承,著力攻關關鍵技術和精密高效制造工藝,已研制國產首臺8兆瓦、18 兆瓦以及世界首臺26兆瓦系列主軸軸承及齒輪箱軸承,不斷推進國產化替代進程。
目前中國風電大型化進程已顯著超越海外,國產主軸軸承市場占比超過進口軸承已成趨勢,在機組大型化推動下,主軸承形式從調心滾子軸承(下稱“SRB”)向雙列圓錐滾子軸承(下稱“TRB+TRB”)結構切換,需求進入爆發期。
據預測,2025年國內TRB需求有望達1.48萬只,同比增長137%,全面打開齒輪箱軸承市場空間。而7兆瓦以上機型是從2023年才開始批量交付的,并在2024年后有望實現占比的大幅提高。
在此情況下,業內預計風電軸承廠商TRB產能的擴產很有可能跟不上需求增長的速度,尤其是以SRB為主力產品的廠商。
2022年,新強聯募投齒輪箱軸承及精密零部件項目,從大型回轉支承切入精密軸承領域,2024年已交付樣機進行臺架試驗,生產線預計于2025年6月竣工投產,產能對應2000臺風機。目前,新強聯齒輪箱軸承處于小批量出貨狀態。
新強聯的競爭力一方面來自無軟帶感應淬火技術的應用,另一方面來自向上游的一體化布局。截至2024年,該公司已基本實現鍛件、滾動體的完全自供。
國海證券認為,2025年,新強聯融資擴產周期已接近尾聲,伴隨風電行業需求回暖以及精密軸承放量,該公司產能有望加速釋放,帶動業績反轉。
葉片材料方面,時代新材持續加強PET、聚氨酯、拉擠材料在葉片上的研究和應用,實現材料替代降本,通過外形及葉片結構優化,實現葉片輕量化降本。
2025年一季度,該公司風電葉片產量達5.3GW,較2024年同期的2.43GW實現顯著增長,顯示出技術突破帶來的產能提升效應。
該公司的新材料事業部核心產品為高端聚氨酯減振耐磨制品、HP-RTM復合材料制品及先進有機硅材料制品,2025年上述產品已具備規模化生產能力,2026年,高端聚氨酯防護產品將成為風電葉片行業主流前緣防護解決方案。
海外市場發力
大金重工7月7日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自建的海工特種運輸船預計于年內下水試航。自2023年以來公司主動降低了收益率低的陸上產品規模,戰略重心逐步轉向盈利、格局、壁壘較高的海外市場。
大金重工出口海工年產能約30萬噸,隨著2025年二季度唐山曹妃甸基地逐步投產,最大年產能將提升至80萬噸。
海外需求方面,歐洲風能協會預計2025-2030年歐洲海風新增裝機累計47GW。受電網消納及融資利率影響,2024年歐洲海風新增裝機不及預期。
2025年4月,歐洲央行宣布降息,融資利率下調將提升開發業主的收益率,加速歐洲海風項目建設。
歐洲海上工程裝備制造技術標準要求較高,全球符合歐洲海洋工程標準的海風樁基供應商不到10家。且海外項目周期較長,一般會提前1-2年簽署合同。
2025年1-5月,大金重工連續中標2個共計約20億元的歐洲海風單樁訂單,2022-2024年,該公司在歐洲單樁市場簽單份額約20%,僅次于本土龍頭Sif。
從收入結構看,2024年大金重工海外收入實現17.33億元,占總收入約46%,主要以歐洲市場為主。
受益于歐洲海風高附加值訂單交付,2025年一季度,該公司業績實現大幅增長。
國海證券指出,海風、出海已經積壓了大量的項目和訂單,在2026年國內陸風需求回落之后,風機、零部件廠商的生產重點或將轉向這兩個方向,風電市場空間也有望維持高位。
影響管樁企業收益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出貨量,關系到盈利能力、費用率等指標。隨著國內海風交付起量,有望帶動相關企業業績修復。
廣大特材新建的齒輪箱零部件項目已完成對海外齒輪箱集成商巨頭采埃孚與弗蘭德的產品驗證與客戶審核,已開始批量交付,將為公司零部件出海奠定堅實的基礎。
海力風電山東威海基地2023年正式投產,并首次進軍海外市場,為老撾風電場項目批量供應塔筒。
2024年山東東營基地、江蘇啟東出口基地建成投產,為南非項目批量生產塔筒。該公司的通州灣海力裝備基地、呂四港海力啟東一期基地均已投產,未來將作為該公司面向出口的重要門戶。
海外訂單交付周期比國內訂單長,未來受美元利率下降影響,整機廠商預期海外風電項目進度將加快。三一重能預計2025年海外訂單交付量較2024年將會有比較高的增長,從2026年開始,海外的新增裝機量預計將會有顯著增加。
本文刊于07月12日出版的《證券市場周刊》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本文地址:http://www.biz8848.com/news/show.php?itemid=80597
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來源:東方風力發電網
東方風力發電網
微信掃描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