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7月24日下午,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共同出席中歐企業家座談會。近60位中歐商會和企業負責人出席。
據悉,出席座談會的中方企業家包括:
發電央企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劉偉平;
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
金風科技董事長武鋼和明陽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張傳衛;
光伏企業天合光能聯席董事長高海純;
京東創始人劉強東,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中芯國際董事長劉訓峰、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等
雙方企業家代表對中歐貿易投資合作充滿信心,就加強中歐經貿合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在聽取雙方企業家代表發言后,李強表示,從中歐建交50年歷程看,合作是中歐雙方的唯一正確選擇。回顧這半個世紀,中歐經貿合作展現出強大的內生動力。
李強強調,當前,國際經貿秩序受到嚴重沖擊,中歐合作的戰略意義進一步凸顯。中歐可以進一步發揮經濟互補優勢,聚焦服務貿易、科技創新、綠色經濟、第三方合作等領域,培育更多合作新增長點。雙方要打造良性競合關系,推進更高水平的對接協同,打造出更加穩定高效的產業生態,共同把握未來機遇。
李強指出,企業家是中歐經貿合作的重要建設者。希望雙方企業秉持開放態度、緊密對接需求,深化在產業投資、聯合研發、市場拓展等方面合作,為中歐共同發展增添更多力量。中國將持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進一步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公平競爭保障,歡迎更多歐洲企業投資中國、深耕中國。希望歐方為赴歐中國企業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營商環境。
馮德萊恩在致辭中表示,歐中領導人舉行了富有成果的會晤,就加強合作、應對挑戰達成重要共識。歐中互為重要經貿伙伴,中國不僅是工業大國,而且在創新領域取得巨大成就。歐方愿以慶祝歐中建交50周年為契機,同中方深化長期穩定、互利互惠的伙伴關系,加強貿易、投資等領域合作,共同促進產供鏈穩定,妥善處理分歧,創造良好合作和營商環境。歐方無意同中國“脫鉤”,歡迎中國企業赴歐投資興業。
7月24日下午,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同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共同主持第二十五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
會晤后,雙方共同發表《中歐領導人關于應對氣候變化的聯合聲明》。
聯合聲明詳情見下:
中歐領導人關于應對氣候變化的聯合聲明——《巴黎協定》達成10周年后的前進方向
值此中歐建交50周年和《巴黎協定》達成10周年之際,中國和歐盟領導人:
重申在當前變亂交織的國際形勢下,世界各國尤其是主要經濟體保持政策連續性與穩定性、加大應對氣候變化努力至關重要。
認為中歐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合作,關乎雙方人民福祉,對維護多邊主義、推進全球氣候治理具有特殊重要意義。
強調《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巴黎協定》是國際氣候合作的基本遵循,各方應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各自能力原則,考慮不同國情,全面、善意、有效地落實《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巴黎協定》。
認為中歐綠色伙伴關系是中歐伙伴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綠色是中歐合作鮮明底色,雙方在綠色轉型領域有堅實的合作基礎和廣闊的合作空間。
雙方同意共同發揮引領作用,在推進可持續發展和消除貧困的同時推動全球公正轉型,致力于:
1.維護《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巴黎協定》的核心地位,全面準確落實其目標及原則。
2.強化務實行動,以系統政策體系和扎實行動舉措,把各自氣候目標轉化為切實成果。
3.與各方一道,支持巴西成功舉辦《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大會(COP30),推動大會取得富有雄心、公平、平衡和包容的成果。
4.加快全球可再生能源部署,促進優質綠色技術和產品的流動,使包括發展中國家在內的各國都能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
5.加強適應氣候變化的努力與支持,以推動從地方到全球各層面加快開展大規模行動。
6.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大會(COP30)前提交2035年國家自主貢獻(NDCs)。雙方國家自主貢獻將覆蓋全經濟范圍,包括所有溫室氣體,并符合《巴黎協定》長期氣溫目標。
7.加強在能源轉型、氣候適應、甲烷排放管控、碳市場、綠色低碳技術等領域雙邊合作,協力推動各自綠色低碳轉型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