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筑巢引鳳到親商、敬商,酒泉詮釋著地企聯姻的榮辱與共;從風電到裝備制造業,酒泉工業項目正在向一個更加完善的產業體系挺進。
酒泉,正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創造著新能源基地建設的一個又一個成功經驗。
近年來,在國家和省上大力支持下,我市依托獨特的區位優勢、優越的資源稟賦和良好的基礎條件,整體規劃、統籌推進,風電開發從小機型、小規模,快速向大機型、大規模升級,光電開發從試驗示范,迅速向基地化、集約化推進,新能源基地建設呈現良好發展勢頭。
這里是建設的主戰場
深秋的酒泉,到處是一派如火如荼的建設場景。
從航天城“搖籃”金塔,到“飛天故鄉”敦煌;從“石油城”玉門,到草原新城阿克塞,處處涌動著新能源建設熱潮。
風光電裝機規模持續擴大。按照規模化推進、基地化發展的思路,我市先后組織建設了酒泉風電基地一期和二期第一批300萬千瓦工程,以及敦煌七里鎮、金塔紅柳洼和肅州東洞灘等百萬千瓦級光電產業園區。至今年6月底,全市風電并網裝機850萬千瓦,光伏發電并網裝機130萬千瓦。風光電裝機總量占全市、全省電力總裝機的88%和22%。預計到今年底,全市風電裝機將達到900萬千瓦,光伏發電裝機將達到200萬千瓦。
外送通道建設加快,新能源輸送能力顯著增強。按照“建設大基地,融入大電網”的總體思路,我市先后建成了瓜州—酒泉—蘭州和敦煌—魚卡—格爾木兩條750千伏輸變電工程,配套建成330千伏升(變)壓站31座,110千伏變電站93座。全市330千伏及以上電壓等級升壓站建設數量及分布密度在全國地級市中排名前列,形成了緊密聯網、遠距離輸送能力較強的電網運行格局。今年6月3日,酒泉—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開工建設。這是我國第一條以輸送新能源為主的特高壓直流通道,建成后預計每年可向湖南及華中、華東地區輸送電量450億千瓦時。
風光電發電量穩步增長,節能減排效益突出。今年上半年,全市風光電發電61.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占全市總發電量的69%,占全省風光電發電量的62%。其中,風力發電54.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6%,占全省風力發電量的77%;光伏發電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8.1%,占全省光伏發電量的24%。全市風光電累計發電量達470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標準煤1551萬噸,減排二氧化碳4686萬噸。我市新能源基地已成為全國節能減排的一支重要力量。
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搶抓國家扶持“七個戰略性新興產業”機遇,以新能源發電基地建設為牽引,不斷完善裝備制造產業。酒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形成了風機整機及葉片、塔筒等配套產品620萬千瓦、光伏組件500兆瓦、電機950臺、光伏逆變器1000兆瓦的產能,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全的風電裝備制造生產基地。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裝備制造企業生產風機479臺、葉片986套、塔筒191套、機艙罩54套、電池組件51兆瓦,完成工業產值20.94億元。
發展,就要敢于面對現實
敢于面對現實,需要有敢于面對自身的勇氣。敢于面對現實,就要有搶抓機遇,引領時代潮流的魄力。
新能源為我市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但我們還需要認清,一些矛盾正在制約新能源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