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進入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新時代。”3月8日,全國人大代表、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語氣肯定地對記者說。
這是一場怎樣的革命,又將如何影響發展與民生?
【解讀】隨著能源消費增速下降、單位GDP能耗降低,我國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可行性正在增強。在環境保護的約束下,經濟社會發展對傳統化石能源的需求強度減弱,未來水電、風電等清潔能源將是優先利用資源。
【關鍵詞】革命
——彰顯能源轉型決心力度
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助推器,能源是歷年政府工作報告的高頻詞。隨著近幾年能源消費總量不斷攀升,因高耗能、高污染而引發的深層次矛盾不斷加劇,兩會代表委員們對能源領域改革的呼聲漸高,“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變革”更是寫進了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
相同內容的不同表述,其背后的含義更值得我們深思。從2014年的“變革”到2015年的“革命”,彰顯了國家在能源轉型上的決心和力度。革命是徹底的、顛覆性的,雖然陣痛難以避免,但這并不能影響國家推動能源生產與消費革命的決心。
對比2013年和2014年能源消費情況,不難看出政府推動能源革命的力度和成效。2014年是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增速最低、煤炭消費量首次下降、清潔能源占比進一步提高的一年。一個個強有力的數據奏響了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最強音。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在2015年工作總體部署中,明確提出“能耗強度下降3.1%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繼續減少”,并將“能耗強度”作為和GDP、居民消費價格、就業等并列的關鍵性指標,其含義和重要性不言而喻,政府用更少的能源消耗取得更有效的經濟增長的決心也愈加堅定。
這份決心不僅體現在指標上,更體現在強有力的行動和措施上:啟動實施重大網絡項目、清潔能源和油氣礦產資源保障項目及節能環保和生態建設項目;完善資源性產品價格,全面實行居民階梯價格制度;加快電力、油氣體制改革……
能源革命路線愈加清晰,代表委員們也紛紛給出了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全國政協委員賈康表示,以環境稅和“稅制綠化”為代表的綠色財稅制度改革,是我國實現能源安全和資源節約的客觀要求,更是減少環境污染改善民生的直接要求。全國政協委員徐衛喜認為,由于非常規油氣開發前期投入大、成本高、效益差,建議免征致密油氣、油砂和超稠油特別收益金,并給予財政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