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的霧霾減輕了。這樣的場景多起來:湛藍的天空中漂浮著白云,人們情不自禁地掏出手機和相機,將景色紀錄下來,他們擔心這會是曇花一現。
人們將之稱為“APEC藍”和“閱兵藍”。2014年11月北京舉行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以及今年9月3日北京舉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時,北京人見識過類似的清爽空氣。
然而,這樣的藍天的確來之不易:政府嚴令關停許多污染企業,路面上行駛的汽車也因特別地限行減少許多。但這樣的臨時措施是不能持續的。
近幾個月里北京的藍天白云,主要來自于風。今年的風比往年強勁,刮跑了大部分的霧霾。
風之有助于潔凈空氣,還有另一種方式,就是被用來生產電力。作為一種清潔替代能源,風電能減少常規化石能源對空氣的污染。
截至2014年底,中國已安裝了76,241臺風機,總容量達114.61吉瓦。 吳凱翔 攝/中國特稿社
霧霾是空氣污染造成的,而化石能源是主兇。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一項研究發現,空氣中的PM2.5(細顆粒物)70%來自化石能源,細顆粒物多了便形成霧霾。
霧霾對人的健康有損害。過去30年里,中國的肺癌病例上升了4倍多,同期的公共場所吸煙率卻是下降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在年初的一個公共論壇上說:“霧霾天氣的增加或許與此有關系。”在2003年抗擊流行性非典病疫中,鐘院士成為中國的英雄。
風電是清潔可再生能源,人類大規模地開發利用在上個世紀成為可能。1983年,中國在山東省榮成安裝了三臺丹麥進口的55千瓦風力發電機,標志著并網風力發電新紀元的到來。此后的二十年,發展卻十分緩慢。
本世紀伊始,中國風電進入令人瞠目的飛速發展期。2006到2010年間,中國的新增風電裝機容量幾乎每年翻番。據中國風能協會統計,2009年中國的新裝機容量躍居世界第一,第二年中國風電總裝機名列世界之首,這個地位一直保持至今。
全球風能理事會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新增風電裝機容量23.2吉瓦,占當年全球新增裝機容量的45%。中國的累計風電總裝機達114.6吉瓦,第二名美國的總裝機是65.88吉瓦,接下來是德國39.17吉瓦,西班牙23.3吉瓦和印度22.47吉瓦。
一臺5兆瓦大風機矗立在冀北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基地。 吳凱翔 攝/中國特稿社
作為前景看好的清潔新能源,風電不再僅僅是一種輔助性的替代能源,風力發電不排放溫室氣體,在應對全球變暖的國家行動中,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2014年6月發布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中,中國政府承諾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達到15%,目前這個數字小于11.4%。2030年,這個比重將進一步提高到20%。到2020年,風電在發電總量中的比重達到5%,2014年這個數字為2.78%。
中國到2015年風電并網總裝機容量達到100吉瓦的目標已經提前實現。中長期的目標是2020年達到200吉瓦,2030年達400吉瓦,2050年達1,000吉瓦。到這個宏大計劃的最后一年,風電將滿足全國17%的電力需求,當年避免排放15億噸的二氧化碳。
去年霧霾持續不散時,有人指責樹立在京北地區的眾多風機阻擋了風的來路,使風速變慢。這個說法令風電從業者大為惱火,專家斥之為荒誕不經。今年的風況也證明,這個觀點缺乏說服力,因為風機沒有減少,甚至更多,今年的風卻比去年大。
風將霧霾刮走,是將其中高含量的細顆粒物稀釋散去,或者只是將之驅趕到別處。通過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風電才是清潔空氣更為根本的辦法。
中國的實踐顯示,開發風電對環境有積極作用。但是,治理空氣污染的戰役還遠沒有結束。風電來自于風,而大自然是終極主宰。作為人類,我們無法決定來年的風是否仍然強勁,我們能做到的是繼續發展風電,這樣就有希望將夢境般的藍天白云留住。
風吹葉片轉,機器在說話,羊兒吃草忙,無暇來應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