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人員利用計算機對室外風車進行實時監控
說起風力發電,人們最先想到的可能是建在山坡上的“大風車”,之后是“綠色可再生能資源”的概念,這些都是能看到和想到的,對于控制并保證風力發電設備正常運轉的地方,一般人都是陌生的。
15個人保證99臺“大風車”正常運轉
走進三峽新能源調兵山風電有限公司,院內一共有兩個小辦公樓,雖然公司的占地面積將近半個足球場那么大,但是卻顯得“冷冷清清”,環顧四周幾乎看不到員工。對此,公司總經理助理楊冬玉笑著解釋,他們公司一共才15名員工,能夠保證99臺“大風車”正常運轉,而且還執行倒班制度,另有外出巡查的員工,所以平時很難在廠區內看到工作人員。
“這里就是控制所有風車運行的地方了,也可以說是公司發電并網的中樞指揮部。”在公司的主控室,運行部經理安佰慧說。因為所有的發電機組都是由電腦控制其開關、發電量、運行狀態,如果某一臺機組出現故障,會有報警提示,所以只需保證24小時有人值守就行,這樣在一定程度上節省了相當多的人力。同時,因為主控室只能了解到機組的運轉情況,并不能了解現場的情況,所以公司每天都會有6名工作人員到現場查看機組周圍情況,確保每一臺機組都能正常運轉。
99臺風機發出2億度電省了7.32萬噸標準煤
“也許某一天你家里用的電,就是我們這里出去的。”在問及并網配送的情況時,安佰慧說,目前公司全年發電量的四分之三供給我們遼寧省的各個地區,其余的四分之一供給華北地區。
三峽新能源調兵山風電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項目總投資7.7億元。其中,一期工程規模為4.95萬千瓦,2008年2月和5月,分別實現首臺風機并網發電和全部機組并網發電;二期工程規模與一期相同,在2010年底全部并網發電。目前,整體項目年均發電量20379.9萬千瓦時,節約標準煤7.3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0.02萬噸。“或許這些數字看起來會讓人覺得很模糊,但是換算成平時大家熟悉的東西就很好理解了。”安佰慧指著這些數字舉例說,千瓦時也就是平時所說的“度”,2億度電可以滿足一個中小型城市半個月或一個月的用電供給,當然再換算成7.32萬噸標準煤的話就又變成了一個龐大的體積了,而公司利用的僅僅是自然界的風,不僅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還節省了煤炭、石油等常規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