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歐洲可再生能源推廣協會(EurObserv'ER)發布研究報告稱, 2013年全球新增風電裝機量為3.5572萬MW,其中有一半增量來自亞洲國家,比例為51.2%。
至此,亞洲一舉超過了歐洲和北美,成為2013年全球新增
風電裝機量最多的區域。歐洲處于第二位,占據了34.1%的市場份額。
與亞洲和歐洲的情況不同,2013年美國經歷了風電安裝低迷期,北美所占的市場份額不足1/10,僅為9.3%。
世界其他區域區的風電安裝量遠在亞洲、歐洲和北美這三大區域之后,僅占了5.3%的市場份額。
從總量上來看,亞洲和歐洲的風電裝機總量也很接近,歐洲略占上風,約為38.3%,亞洲的市場份額為36.4%。北美(包括墨西哥)的風電裝機容量僅占到全球總量的22.3%。
2013年全球風電新增裝機量比2012 年有所下降,下降了約10GW。歐洲可再生能源推廣協會認為,全球新增裝機量下降反映出風電行業發展的不連續性。造成不連續性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國家的風電相關政策變動很大,公眾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支持也遠不如前。
歐洲可再生能源推廣協會具體指出,2013年全球風電新增裝機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美國風電市場的不景氣。
據美國風能理事會公布的數據,2013年美國新增的風電裝機量為1084MW,而2012年的數值為1.3078萬MW。
產生如此巨大差距的主要原因為,美國風電生產稅收抵免政策的波動,按照預期,這項政策應在2012年12月31日到期,是否延期一直懸而未決,美國國會直到2013年1月2日才決定將這個政策再延長一年。
依照美國的風電生產稅收抵免政策,在風電場投產的前十年,業主每生產1千瓦時電力,可以得到0.023美元的獎勵。而該政策長期處于風雨飄搖中,幾乎每年都瀕臨到期。在沒有回收保證的前提下,潛在的投資者都不愿意建設新的風電項目。
如果說2013年是全球風電行業發展的災難之年,那么,2014年風電行業的日子會好過得多。因為在2013年的“重災區”——美國,新修訂的《美國納稅人救助法》可以確保在2014年1月1日之前開建的風電項目都能享受風電生產稅收抵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