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技術創業協會主辦的科技創業貢獻獎頒獎大會在北京國誼賓館召開。本次大會以“創新驅動、創業發展”為主題,旨在表彰各類創業投資機構,探索科技型中小企業投融資新模式。國務院參事特約研究員、原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在會上指出,風力發電行業存在產能過剩問題,1/3的設備處于閑置,發展形勢不容樂觀。
事實上,產能過剩早已成為風電裝備企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隨著我國
風電裝機快速增長,2012年我國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實現1400萬千瓦,全國棄風電量約200億千瓦時,個別省(區)風電利用小時數下降到1400小時左右,國內風電整機行業產能超過了實際需求量的一倍。2013年,國家能源局加速調整在全國風電項目的布局,“三北”(東北、西北、華北)地區棄風限電情況有所好轉,棄風電量162.31億千瓦時,風電設備制造業有所復蘇。然而,相關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國內風電仍有30%-50%的產能處于閑置狀態,80余家風電整機企業以及上游的零部件企業都面臨價格不斷走低、貨款拖欠嚴重、質量隱患頻發、政策持續收緊的不利環境。
風電產能過剩存在以下幾點原因:第一,由于區域電網結構限制及外送通道建設滯后,國家重點培育的千萬千瓦級大型風電基地普遍出現嚴重的棄風限電問題,導致資源豐富地區的優勢難以實現。第二,入網消納仍是主要矛盾,以東北等區域限制風電出力的時段和原因為例,主要集中在冬季夜間的低谷負荷期,普遍存在較大的風電與供熱之間的矛盾。第三,風電產業發展缺乏程序規范。產業應有序、健康發展,而不是淘金式發展。
針對風電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姚景源指出:產能過剩是長期以來我們在經濟工作指導思想上重投資、輕消費所帶來的結果。因此,從根本上解決這個矛盾,需要首先改變這個指導思想。即通過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經濟增長由投資出口驅動向消費驅動為主的轉變。其次,通過“進退并舉”的方式,下大力氣扶持科技進步創新,淘汰落后產能,讓市場優勝劣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