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溝通的結果是,胡永生決定在環境比較惡劣、設備條件也一般的達里風電場試試“智慧風場”軟件系統的效果,先將東汽33 臺機組納入“智慧風場”軟件系統,運營一段時間后,再視情決定其他機組是否也納入“智慧風場”系統。
7 月1 日,王欣告訴記者,“華銳的33 臺機組也將納入‘智慧風場’軟件系統運行。這樣,達里風場就真正成為大唐風電的首個‘智慧風場’了。”
這是王欣的意愿。當然,通過“智慧風場”CMS 振動狀態監測系統的識別,可以請廠家在機組出質保期以前將所有有問題的大部件換掉,這是他最看重的。
從設備廠家的角度看,“智慧風場”軟件系統讓其設備在出質保期的時候付出了更多的成本。不過,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風電事業部片區經理李朝徳倒很淡然,他向記者表示,賣風電機組賣的是20 年的壽命,不是一錘子買賣,無論現在還是以后,東汽都會為客戶提供好的服務,和客戶一起促進中國風電行業健康持續發展,是東汽最大的期待。
遠景“智慧風場”團隊期待“智慧風場”軟件系統在國內風電場有更多的應用,但實際進展并沒有預料的順利。從風電運營業的現狀看,多家企業的管理層還沒有將經營的重點從注重規模、注重風能資源儲備轉移到注重精細化管理、注重更低度電成本帶來的效益上來,也就是說對“智慧風場”的明確需求還只是沉睡的潛力;從技術的角度講,應用“智慧風場”軟件系統需要機組設備廠家通過OPC 協議開放SCADA 系統中更多的變量監測點,這對大部分廠家來說技術上是沒有問題的,成本上也幾乎沒有增加,但對于一些類似MITA 這種過于封閉的主控系統,廠家需要向國外技術開放方支付費用,這在某種程度上加大了“智慧風場”的推廣難度。
出于對“智慧風場”軟件系統的自信,遠景“智慧風場”團隊采取多種方式加大“智慧風場”軟件系統在國內市場的推廣力度,對有懷疑或考慮成本因素打算放棄“智慧風場”軟件系統的風電場業主,遠景能源采取了免費為風電場上系統,而從超額發電量中尋求回報的方式,使業主的風電場最終應用了“智慧風場”軟件系統。
據趙清聲介紹,截至7 月底,遠景“智慧風場”軟件系統已在包括自己風電場在內的全國20 多個風電場得到了應用。“更利好的是,一家來自美國的風電運營商已在安徽來安風電場深入考察了遠景“智慧風場”軟件系統,打算引進這一系統用于其風電場的管理和運營。”
遠景能源運營管理部總監陸薇表示,“遠景‘智慧風場’軟件系統的升級版正在試運行中”,她期待新版“智慧風場”能夠更富有成效地改進中國和世界的風電場資產的運營績效。
趙清聲向記者透露,升級版的遠景“智慧風場”軟件系統將提供云服務功能,“智慧風場”的EAM 系統、KPI 系統、CMS 系統、移動應用系統、智能故障診斷系統、專家遠程視頻支持系統都部署在了云平臺上,更好的IT 系統也將保證“智慧風場”軟件系統的可靠性要求。
對王欣來說,他當然期待達里風場能夠分享和體驗到遠景“智慧風場”的云服務。趙清聲承諾,達里“智慧風場”EAM 系統中的故障樹,將全面遷移至智能故障診斷系統中,原來的傳統圖紙將變成智慧圖紙,各種回路功能、故障樹檢修指導、標準作用包都清晰可查。同時,與EAM 的庫存系統關聯,可以在圖紙上就完全了解備件型號與庫存情況。
移動應用系統可以通過在手機上部署移動應用的方案,可以在不增加現場人員額外負擔的情況下,清晰記錄每次工單、每位人員的工時情況,并自動傳回EAM 系統,真正獲得有效的工時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