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纖維年產能達到5萬噸;
在國內碳纖維風電領域市場份額達到95%;
碳纖維無人機結構件市場份額達到50%以上;
……
一束碳纖維,串起綠電、光伏、無人機等多個賽道,吉林化纖的產業鏈魔力在哪?吉林化纖靠什么激活了新質生產力?

開篇即見真章,數據最有說服力。
上半年,吉林化纖集團公司實現銷售收入、產值同比分別增長34.6%和17%,復材制品銷量同比增長4.9倍。

這股蓬勃增長的勢頭,正源自那根看似纖細卻蘊藏巨大能量的碳纖維。
從原絲到碳絲,再到復材制品,吉林化纖實現從“單一產品”到“產業生態”全鏈條的能級跨越。
小絲束濕法T700已成功實現進口替代,干噴濕法T800穩定生產。
大絲束35K,成本降三成,性價比全球領先。
占據國內碳纖維風電領域95%的市場。隨著“綠電光伏”產業加速推進,輕量化、高強度的碳纖維材料正讓風電裝備效率更高、壽命更長,為清潔能源開發注入新動能。
低空經濟與新能源交通的布局同樣可圈可點。無人機結構件市場份額超50%,為低空物流、應急救援等場景提供可靠支撐;汽車輕量化領域,碳纖維復合材料的應用正助力新能源汽車提升續航里程,推動交通領域綠色轉型。
“從一根絲到一個產業”的躍遷,既是新能源產業對高品質材料的旺盛需求驅動,也是新質生產力賦能產業升級的生動實踐。

盛夏時節,吉林化纖的碳纖維零碳制品產業園里,處處涌動著發展的熱潮。
風電復材產業區復材車間內,一根根碳纖維正在“變身”為風電碳纖維拉擠板;
碳纖維復材研發中心取得檢驗檢測CNAS認證,檢測中心正式落地;
體育休閑產業區建成1條自行車裝配線,具備年產2萬輛碳纖維自行車產能;
復材風電產業區現有風電葉片主梁碳板生產線198條,年產能4萬噸。
……
從“產業園”到“生態圈”,零碳布局正清晰勾勒出未來發展的新路徑。

創新的弦,吉林化纖始終繃得緊實。
與吉林大學、長春應化所、大連理工大學合作,持續推動碳纖維產業創新。
“大絲束碳纖維及復合材料規模化制造關鍵技術與大型風電葉片產業化”科研項目成功通過專家鑒定,達到國際領先。
合作開發的油劑、樹脂、上漿劑工程化落地解決了“卡脖子”技術難題。

目光轉向松原,新項目的推進同樣蹄疾步穩。
30萬千瓦風電項目、6600噸碳纖維熱場材料項目正有序推進,該項目是吉林化纖集團布局碳纖維產業鏈一體化發展,推動碳纖維在新能源、大裝備領域應用的重要項目,碳纖維應用及生產穩定、大量的電力消納能有效助力風電項目落地,還能進一步降低碳纖維產業用電成本。
“綠電+綠氫+綠色化工+裝備制造”在此串成閉環。 碳纖維,不僅串起了新質生產力,更串聯起新能源的廣闊市場。
在吉林化纖,碳纖維不僅串起了新質生產力,更串聯起新能源的廣闊市場。當風電葉片因它更從容地擁抱長風,當無人機因它更自由地翱翔天際,當零碳產業園的藍圖一步步變為現實,我們看到的,是新質生產力如何以“材料革命”為支點,撬動整個新能源產業的能級躍升。
未來已來,
吉林化纖,既走穩了當下,更走活了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