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06年上半年,我國除臺灣省外建成風電場近70個,安裝風電機組兩千余臺,總裝機容量為近150千瓦,排在世界第8位、亞洲第2位。為加快推進風力發電設備國產化,上海電氣、上海申新風力發電設備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學等單位已經籌劃在上海著手大型兆瓦級風力發電機(尤其是海上兆瓦級發電機組)的開發和生產。目前國家規劃的主要項目有廣東省沿海和近海示范項目31萬千瓦;福建省沿海及島嶼22萬千瓦;上海市12萬千瓦;江蘇省45萬千瓦;山東省21萬千瓦;吉林省33萬千瓦;內蒙古50萬千瓦;河北省32萬千瓦;甘肅省26萬千瓦;寧夏19萬千瓦;新疆22萬千瓦等。目前各省的地方政府和開發商都要求增加本省的風電規劃容量。同時增加這么多的裝機,國產設備從數量到質量都跟不上要求,這就給國外產品以可乘之機。
二、應采取的對策
針對目前國內風能設備制造的現狀和國外的情況,我們感到,我國風力發電設備制造業要實現自主生產、技術創新、滿足需求,迅速占領市場的要求,風電設備制造企業需要采取的以下對策:
1、用好國家政策,快速發展
國家將風力發電納入“十一五”規劃,“十一五”規劃期間全國將新增風電裝機容量約300萬千瓦,平均每年新增60—80萬千瓦,到2010年底累計裝機約400—500萬千瓦。提供這樣的市場空間的主要目的是要培育國內的風電設備制造能力,國家發改委明確要求所有風電項目采用的機組本地化率要達到70%,否則不予核準。此后又以文件的形式支持國內風電設備制造企業與電源建設企業合作,提供50萬千瓦規模的風電市場保障,加快制造業發展。我們認為,風力發電設備制造企業應充分利用國家政策,在短時間內,研究出技術過硬的成套設備產品,占領市場。
2、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