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中通江興隆風電項目現場,一支97米長、26噸重的風機葉片躺在揚舉車上等待起吊,這是該項目33號風機的最后一支葉片。
經過3小時的緊張作業,葉片終于與風機輪轂平穩精準對接,穩穩立在錐形塔筒上,120米高的巴中首臺“大風車”由此揭開面紗,矗立山巔,標志著巴中風電實現了從“0”到“1”的跨越。
雖是剛起步,但巴中已有目標——到2027年,累計風電裝機容量達到92萬千瓦;到2035年,風電裝機容量達到260萬千瓦,建成電網智慧化運行體系。
從“0”開始發展風電產業,巴中有何底氣?又有何規劃?
01、立足資源稟賦 把風留在大巴山
“為了這個項目,我們已經忙碌了快一年。”吊裝完成后,項目運管部檢修專責蘇德軍掏出手機,與項目現場負責人李濟一起在“大風車”下拍了一張合影。照片上,兩張黝黑的臉上都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在李濟的手機里,與項目相關的不僅是照片,還有一條條備忘錄信息。從微觀選址到項目核準、基礎施工,再到塔筒及機艙、輪轂安裝等,項目的每一個關鍵時間節點都記錄其中。
追風,巴中并非心血來潮?!鞍椭形挥谒拇ㄅ璧刂苓叺母吆0紊絽^,風能資源稟賦較好,電力接入和道路交通條件完善,具備開發價值?!卑椭惺邪l展改革委能源科副科長程湘介紹。
數據顯示,巴中年平均風速4.0米/秒—8.5米/秒,全市90米以上高度平均風速5米/秒左右,風功率密度1—2級,屬于三類風場。“全市技術可開發風電項目總容量達300萬千瓦,目前已規劃項目裝機100萬千瓦?!背滔娓嬖V記者,境內除河谷和壩區以外的高海拔山地區域,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風能資源開發價值。
按照測風數據及建設實施方案,通江興隆風電項目選址于鷹龍山兩條呈東西走向的山脊,海拔在900米—1300米之間,可用山脊長度為30公里,涉及該縣興隆鎮、毛浴鎮等5個鎮14個村。
為什么是這里?四川能投興隆風電項目負責人唐紅強道出緣由——之前布局的測風塔數據顯示,鷹龍山一帶風向和風能密度分布穩定,風能資源及地形地質條件適宜布置風機,“這里能將大巴山的勁風留在巴中?!?/p>
記者了解到,該項目總裝機容量為27萬千瓦,總工期18個月,包括54臺單機容量5兆瓦的風電機組。項目投產后,預計年上網電量可達4.87億千瓦時,年產值約1.5億元,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43萬噸,年均向地方納稅約1000萬元。
02、延長產業鏈條 迎風踏上新賽道
看著巴中首臺風機吊裝完成,項目現場負責人唐俊難掩激動情緒,“這臺風機本身也是‘巴中產’?!?/p>
記者了解到,該風機生產于運達股份通江新能源產業園。按照“新能源+制造業”的發展思路,通江縣與浙江運達股份達成了“風電開發+風電裝配產業園”的合作模式,產業園距離興隆風電項目僅15公里,圍繞風電開發及風電裝配產業分兩期建設,總投資達6.5億元。
目前,一期風電總裝生產線項目已建設完成,主要裝配5兆瓦及以上風電機組,年產可達200臺(套),年產值約20億元。
“我們于去年8月生產下線了首批風電機組,輻射四川、重慶、貴州、甘肅等地?!碧瓶「嬖V記者,今年3月以來,產業園集中精力裝配生產興隆風電項目的風機,希望項目早日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接下來,我們將推動南江大河5萬千瓦、通江洪口20萬千瓦、通江泥溪15萬千瓦、南江風力發電二期(預計53萬千瓦)以及分散式風電場項目加快前期工作。”程湘介紹,預計到2035年,巴中全市風電裝機規模將突破260萬千瓦。
產業鏈條還將繼續延長。“我們還計劃2027年投資63億元,用于建設通江縣90萬千瓦風電場項目。”運達能源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屆時,巴中將形成風電開發、風電主機生產、零部件生產、大數據智能化管理、售后服務、儲能等新能源全產業鏈。
持續培育綠色發展新動能,巴中市發展改革委還編制了《巴中市清潔能源產業發展專項規劃》,對推進風光資源開發等作了科學規劃引領,培育壯大巴中市清潔能源產業,推動清潔能源資源開發。
“下一步,我們將統籌市內資源,促進風電裝備制造產業集聚,推動風電產業延鏈補鏈。”巴中市發展改革委主任羅中榮表示,計劃引進風機塔筒生產線項目、關鍵零部件制造廠商、先進材料龍頭企業落地巴中,全力打造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