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巨頭西門子歌美颯的風機質量風波,引發市場熱議。
近日,西門子能源公告稱,將撤回2023財年(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的利潤前景預期,原因是集團在對子公司西門子歌美颯風力渦輪機故障率審查時,發現其質量問題比想象中嚴重,將給集團帶來約10億歐元的損失,且需要數年時間才能恢復。
銳軒新能源咨詢公司總經理孫文軒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西門子歌美颯產品質量問題目前暫未公開具體原因,對整個風電行業來說暫不能判斷影響有多大。不過,其作為行業龍頭企業之一,具有一定代表性,會引起外界對整個風電行業的擔憂及質疑。另外,此次事件也為國內風電行業的高質量發展起到警示作用。
質量風波發酵
據西門子能源公司預估,西門子歌美颯已安裝在全球各地的130吉瓦風電機組中,有15%—30%可能會發生組件故障。西門子歌美颯CEO Jochen Eickholt表示,葉片和軸承是造成渦輪機問題的部分原因,此外,現在還未排除設計問題。
其實,西門子歌美颯風電業務方面的問題由來已久。
從財報上來看,西門子歌美颯陸上風電業務拓展并不順利。2020財年至2022財年,西門子歌美颯虧損金額分別為9.18億歐元、6.27億歐元、9.4億歐元。
西門子歌美颯在解釋業績持續下滑的原因時,多次提到5.X陸上平臺尚不成熟以及傳統陸上平臺部件故障與維修的花費拖累業績。
Jochen Eickholt還表示,西門子歌美颯 “掩蓋了太多事情”,質量問題“比他想象的更嚴重”。不過,Jochen Eickholt堅稱,西門子能源公司今年完全拿下西門子歌美颯的股權并不是錯誤的決定。
在質量風波事件發生后,西門子歌美颯方面表示,公司已對安裝的陸上風電機組和產品設計進行了技術審查。審查還包括供應商,以及他們是否可以對質量問題負責等。該公司目前正在評估解決問題的措施,并確定相關成本。
中研普華研究員都泊言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西門子歌美颯事件的解決可能需要一段時間,這將影響該公司的生產和交付計劃。如果該公司無法按時交付設備,將可能對整個風電行業的供應鏈產生影響,導致其他風電設備制造商無法按時交付設備。
雖然西門子歌美颯方面第一時間對質量問題作出了回應,但該事件依然波及資本市場。
6月23日,西門子能源股價跌去37%,市值蒸發超500億元。截至當日收盤,位列全球前十的歐洲風電整機制造商維斯塔斯下跌6.63%,諾德克斯跌5.13%。
國內市場也未能幸免,端午節后首個交易日(6月26日),A股風電設備概念股股價集體下挫。其中,作為西門子歌美颯供應商之一的振江股份(603507.SH)早盤一度跌停,而金風科技(002202.SZ)、海風電力(301155.SZ)也相繼跟跌。
對此,都泊言表示,西門子歌美颯是全球領先的風電設備制造商之一,其質量風波事件引起了全球市場的關注和擔憂。這可能導致投資者對風電行業的信心下降,引發資本市場波動,對風電行業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不過,6月27日,振江股份發布公告稱,其目前主要生產海上大兆瓦直驅機型零部件,西門子歌美颯陸上雙饋機型與振江股份生產的零部件機型技術路徑不同;其為西門子歌美颯供應海上風機零部件,如定子、轉子等風機核心鋼結構件,與此次事件中涉及的風機軸承和葉片等零部件為不同部件。
振江股份方面表示,其生產經營未受到上述事件影響,西門子方面對振江股份的訂單也未因該事項存在延遲發貨或取消的情況。
明陽智能(601615.SH)人士也告訴記者,“目前,公司并未受到任何影響。公司產品質量是非常穩定的,屬于世界領先水平,不會出現大規模質量問題。”
競爭日趨激烈
近年來,我國風電產業快速發展,質量、技術競爭日趨激烈。
2020年是風電補貼的最后一年。根據國家發改委2019年5月發布的《關于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規定自2021年1月1日開始,新核準的陸上風電項目全面實現平價上網,國家不再補貼,而之前核準的項目,按期完成并網可享受補貼。
該通知開啟了風電產業的“搶裝潮”,行業一度出現低價競爭。平價時代的大幕剛剛開啟,風電行業卻陷入越來越難賺錢的困境。
在此背景下,2021年西門子歌美颯退出中國風電市場。
2021年8月27日,彼時的西門子歌美颯首席執行官Andreas Nauen在接受外媒采訪時表示,西門子歌美颯有意調整全球風機銷售市場布局,考慮退出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市場。近年來,隨著金風科技、明陽智能等本土整機商的崛起,西門子歌美颯在中國的競爭力已大不如前。更重要的是,隨著國內競爭的日趨激烈,不斷走低的風機價格加劇了國際整機企業的“水土不服”。
“長期的低價競爭環境下,行業必須注重產品質量。”孫文軒告訴記者,2019—2020年,國內風電市場因去補貼導致大量搶裝,隨后2021年起平價后又打起價格戰,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先是搶裝帶來的交付周期縮短和供貨壓力,緊接著低價環境下的成本壓力,兩者疊加為質量問題埋下隱患。
孫文軒表示,近年國內龍頭企業不斷快速地向風機大型化和輕量化發展,通過大型化降低風機產品的單位千瓦成本,通過輕量化降低材料和非材料成本。雖然產品迭代速度已達驚人的速度,但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為了避免被市場淘汰,只求加快產品上市速度,對新產品和技術的應用和驗證時間不夠充分,放大機組技術和質量風險。
加強質量管控
“西門子歌美颯事件也提醒了整個風電行業,需要加強質量監管和風險控制,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同時,該事件也可能促進風電行業的技術創新和升級,提高行業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都泊言說道。
都泊言表示,隨著國內制造業技術和水平的提高,以及國家對于質量監管的加強,未來國內市場上的風電產品質量也有望得到提升。
事實上,加強質量管理和控制,提高產品品質已成為業界共識。越來越多的風電企業開始注重產品質量和品牌建設。
在都泊言看來,國家已經出臺了一系列風電行業質量標準和法規,加強對風電行業的質量監管,對于不合格的產品和制造商進行嚴格處罰,這也有助于提高風電行業的質量水平。
對于國內風電行業未來發展,都泊言建議,國家應加強風電設備的質量監管,建立更加嚴格的質量標準和監管機制,確保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能。同時,企業也應該加強自我監管,建立完善的質量控制體系,確保產品的質量符合標準和要求。
都泊言表示,國內風電企業應該加強技術研發和創新,提高產品的性能和可靠性,推進風電行業的科技進步和轉型升級。同時,也應該學習國際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
“風電行業應該加強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培養更多的專業技術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都泊言認為,風電行業應該積極推動綠色發展,加強對于環保和資源的保護,推動行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