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益陽高新區的一家風電葉片專業生產企業,投產四年來,一直有個幸福的煩惱:因為葉片越來越長,越來越寬,不斷在更換足以讓它通上高速的路口。就在前不久,這家企業生產出來了93米長的葉片,這還能出得了“門”嗎?

93米長,4.8米寬,身形龐大的這三支要運往內蒙古自治區阿巴嘎旗風電場的陸上風電葉片,一度把益陽的高速部門難住了,因為已建成的所有收費站里,沒有一條道可以通過它們的“身軀”。
湖南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公路設計一院副總工程師 張迎春:我們公路部門每一個收費站是根據預測的交通量來進行一個設計和建設的,益陽境內的最大收費站,它允許能夠承載的就是3米5(寬)的車輛(通行)。
交通設計部門碰到的這個新情況,卻是葉片生產企業投產四年來一直不斷在克服的老問題。
2017年,企業落戶益陽高新區,看中的就是這里正好處于公司客戶市場的中心點,而且4公里外就有一個泉交河高速站,交通很便利。當時公司能生產的最長葉片只有59.5米,正常車道就能通過。到了2020年,葉片“長”到了73.2米,就必須要繞行十公里外的金盆山收費站走超寬車道才能通過。但到了去年9月,企業接到了這筆當時最大尺寸的陸上風電葉片訂單后,在益陽全境就都徹底找不著“門”了。
湖南中科宇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辦經理 賀明:我們是按主機廠家的要求定制葉片,主機功率越大,那么需要的葉片也就越長,這也說明我們整個風電行業的創新能力在不斷地增強,在跟跑當中不斷葉片也在不斷地變長變寬。
在葉片逐年“長”長“長”寬的四年時間,企業也成為國內第一批擁有全系列葉片設計、制造技術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2021年還被評為了國家級小巨人企業。

面對企業的難題,當地政府積極協調交通、城管等十多個部門,對益陽境內通行能力最大的益陽互通收費站進行了改造,將其中兩個車道合并為一個車道,經半個多月的施工,終于讓葉片成功通行。這次改建還特意預留了空間,確保葉片“長”到102米也能通過。
益陽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 代虹宇:企業創新在加速跑,我們的政府服務也在主動提速,盡早為今后的通行做好預案,和企業一起做實做優做強制造業,推動湖南向制造強省邁進。
湖南在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的過程中,堅持創新驅動,不斷塑造新動能,新優勢。目前已培育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32家,數量居中部地區第一。“小巨人”企業的成長正折射出湖南制造業高速發展的勃勃生機,工業增加值從2012年的9140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14162億元,年均增長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