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補貼退坡刺激及海上風電發展提速的雙重影響,2019年中國風電市場新增吊裝容量大幅增長。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最新數據,2019年國內新增吊裝容量高達28.9GW,同比大幅增長37%,行業發展重回快車道。
近日,主要上市風電企業相繼發布2020一季報,其中,金風科技、明陽智能已跳出“增收不增利”的困境。金風科技在營收有限增長的情況下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長311.23%;明陽智能營收同比增長70.56%,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長423.49%。
值得關注的是,在市場需求增長的同時,風電整機企業也進入了加速洗牌期。伴隨著華銳風電退市、湘電風能轉讓,行業集中程度越來越高。
如今,風電行業整體已處于“平價”前夕,行業的增長邏輯較發展初期已發生明確轉變。進入市場化發展階段之后,行業對整機企業的技術能力及其整體解決方案的競爭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行業集中度提升
近年來,風電行業的搶裝給部分尾部企業帶來了“起死回生”的空間,產業集中度因此出現一定程度的延緩。
據彭博新能源財經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風電市場新增吊裝容量高達28.9GW,相較于2018年增長37%,達到歷史第二高水平。其中,陸上風電新增26.2GW,增速為36%;海上風電新增2.7GW,增速高達57%。市場集中度穩步提升,金風科技、遠景能源、明陽智能穩居前三,三家制造商吊裝容量高達17.93GW,共占據63%的市場份額。另外15家中國與3家海外整機制造商分享了剩余37%市場份額。
不過,有業內人士指出,搶裝周期結束后,頭部企業的集中度將達到更高的水平,而跟不上市場需求變化的企業,亦將遺憾離場。截至目前,前五大整機制造商吊裝容量高達21.7GW,共占據75%的市場份額。運達股份(12.890, 0.20, 1.58%)、上海電氣(4.660, 0.03, 0.65%)分列第四、第五。第三名明陽智能市場份額同比大幅提升3個百分點,運達股份從2018年的第六名躍升至第四名,市場份額也同比提升3個百分點,留給后面的企業的空間已經越來越緊張了。
“平價上網”倒逼企業提升技術
從上市風電企業發布財報來看,一季度,金風科技、明陽智能已跳出“增收不增利”的困境,但放眼整個市場來看,行業贏利效應大幅削弱已經是普遍現象。金風科技2019年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31.30%;運達股份歸母凈利潤下降11.42%。
在業內人士看來,伴隨著“平價”將倒逼風電整機價格合理下降,同時,更會倒逼風電整機企業提升技術能力和整體方案解決能力,而由此帶來的又一輪產業洗牌也是在所難免。
目前,市場上海上風電與陸上風電市場競爭格局迥異,頭部企業排名與陸地市場不盡相同,且市場集中度更高。在度電成本優化和規模化發展的市場需求下,擁有大型機組核心研發能力的企業占據絕對優勢。
中國電力設備管理協會風電專委會秘書長于文革曾指出:“平價上網的壓力將加速行業整合,整機市場優勝劣汰毋庸置疑。與此同時,重市場、輕技術的局面也將有所改變,未來的爭奪將是整機企業綜合實力和技術創新能力的競爭。”
一方面,陸地風電平價呼喚度電成本更低的解決方案,另一方面,海上風電市場迅速走向規模化,對參與者的研發實力及其解決方案的市場競爭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不管是陸地還是海上市場,其歸根結底都將是度電成本的競爭力之戰,技術的“基因”差異將被倍增放大。
近來,華銳風電退市,湘電風能轉讓,風電整機企業也進入了加速洗牌期。對此,有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平價時代,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市場格局風云變幻,唯有選對方向,堅定推進,并勇于持續自我升級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