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力發電是把風的動能轉為電能。利用風力發電非常環保,且可開發風能資源儲量非常豐富,因此日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我國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主要依賴政府給予的發電補貼,補貼資金來源于從用電量中征收的可再生能源附加。隨著風電、光伏等新能源裝機的快速發展,補貼缺口問題日益嚴重,已成為限制新能源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擺脫對政策性補貼的依賴,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平價上網是大勢所趨。我國《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及《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風電補貼將逐步退坡,到2020年實現無補貼上網,也就是實現并網側平價上網,4毛/千瓦時。實現風電項目電價可與當地燃煤發電同平臺競爭的目標。
風電無補貼上網將倒逼風電投資主體控制投資建設成本,由此而來的降本壓力將不斷傳導至中游風電設備行業,進而加劇行業競爭,這有利于風電產業長遠發展。通過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降低成本,擺脫對政策補貼的依賴,是風電行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實現平價上網后,可實質改善風電運營企業經營狀況和投資收益,帶動下游需求。平價上網將使整個風電產業鏈走上可持續健康發展的軌道。
5月24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對于2018年底前已核準的海上風電項目,必須在2021年底之前建成并網,方可拿到0.85元/千瓦時的上網電價。因此2021年前我國海上風電建設將形成一波“搶裝潮”。根據最新的《2019年風電建設管理辦法》,2018年前核準未建項目將成為今明兩年的裝機主力,預計2019年風電裝機在28GW至30GW之間,同比將增長30%到40%。政策的出臺無疑將大大推動裝機項目的建設進度,風電行業將持續維持高景氣。我國風電行業在經歷兩年多的低谷后即將迎來行業拐點,行業景氣度將進一步提升。但隨著競爭加劇,可再生能源補貼不斷退坡,如何實現高可靠性發電,如何降低度電成本,也是即將面臨的考驗。
在可再生能源政策補貼逐步退出的情況下,為了促進可再生能源行業的發展,2018年11月15日,國家能源局綜合司下發征求《關于實行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制的通知》意見的函,自2019年1月1日起正式進行配額考核。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是按省級行政區域對電力消費規定應達到的可再生能源比重指標,包括可再生能源電力總量配額和非水電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2019年5月,發改委、能源局發布《關于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的通知》,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制執行后,指標標準將會逐年提高。指標逐年的提高,除了能降低棄風、棄光率外,還能夠穩定新增裝機需求,對于整個風電和光伏產業都將帶來積極影響。
隨著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制的實行,風電等可再生能源裝機將進一步提高,與此同時,風電消納情況的改善及可再生能源電力交易的推進,有利于提高下游風電運營企業投資積極性。預計2019年風電新增并網裝機規模將繼續保持增長,風電設備需求有望提高,行業盈利狀況有望改善。中電聯近日發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5月份我國風電新增裝機容量1.38GW,同比增長43.75%,環比增長91.7%,行業回暖跡象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