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剝離“瑕疵”資產后,距離盧純的上市夢僅差一步之遙。
一周前,在聽到三峽新能源一次性轉讓5家子公司的消息時,光伏行業專家王淑娟的第一反應是表示質疑。
自去年531新政致光伏“斷奶”后,盡管出售電站資產已成為光伏行業內諸多民企不得不采取的“續命”舉措。但作為三峽集團旗下第二主業的戰略實施主體,三峽新能源的這次電站資產大騰挪疑云重重。
「角馬能源」多方探悉,此次資產出售實為三峽新能源的無奈之舉。
一位內部人士透露,該公司正在沖刺IPO,但由于部分資產存在土地確權辦證等問題,不得已將這些資產“暫時”剝離,為順利上市掃清障礙。
此次出售資產的接盤方或是三峽集團旗下另一子公司三峽資本。待三峽新能源成功上市后,這些資產可能將擇機再次注入到上市平臺中。
事實上,三峽新能源的上市路并不順利。
早在四年前,在完成整改后,這家承載著三峽集團新能源使命的子公司便籌劃上市。三峽集團前董事長盧純更是在三峽新能源2016年年中工作會上提出“實現早日上市,打造千億市值和千萬千瓦裝機規模的一流新能源上市公司”的宏圖。
不過,由于多種原因,該公司的上市計劃一再延后。
如今,三峽新能源并網項目總裝機規模已突破千萬千瓦。在剝離“瑕疵”資產后,距離盧純的上市夢僅差一步之遙。
轉讓疑云
兩個月前,在股改上市動員大會上,三峽新能源董事長李斌指出:“目前公司已完成引戰工作,股份制改造正有條不紊地展開,并初步具備了IPO上市條件,但也要客觀清晰地認識到股改上市還存在土地確權辦證等問題。”
李斌所指的土地確權辦證問題或與此次轉讓的五個項目有關。
此次轉讓的五個項目分別是:商都縣天匯太陽能有限公司100%股權及債權、三峽新能源華坪發電有限公司100%股權及債權、三峽新能源平泉發電有限公司100%股權及債權、神木市遠航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100%股權及債權、永登縣弘陽新能源發電有限公司80%股權及債權。
轉讓標的分別位于烏蘭察布、麗江、承德、榆林以及蘭州。
國家能源局發布的2018年度光伏發電市場環境監測評價結果顯示,上述地區均具備光伏發電所需的天然地理優勢,且消納樂觀。
業內人士稱,此次三峽新能源轉讓的資產均為旗下優質資產。
「角馬能源」統計顯示,2018年,上述被轉讓的五家子公司總營收為1.35億元;凈利潤為3649.96萬元,總資產達11.67億元。不過,其總負債高達7億元。
制圖/張逸鋒
將優質資產轉讓出手,三峽新能源此舉令人疑惑。
「角馬能源」多方打聽,或許此次轉讓屬于 “暫時出售”。
此次剝離資產,以退為進,三峽新能源距離上市更進一步。
三峽新能源謀籌上市計劃可追溯到4年前。
2015年6月30日,三峽新能源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在整體改制后,三峽集團曾表示,將研究探索引進戰略投資者和股份制改造事宜,為早日實現上市目標積極努力。
對于三峽新能源將借殼或獨立上市的傳聞,三峽集團及三峽新能源方面拒絕置評。
當年,券商研究員分析稱,三峽集團通過資本運作已經擁有一部分可注入資產的上市公司殼資源,或將借殼上市。但三峽新能源一系列大手筆部署背后,均需要大量資金支撐,而眼下,三峽集團不可能為其注入太多的資金。
不過,三峽新能源似乎更傾向于IPO,但其上市進程在此后兩年幾近停滯。
直到兩年后,這家被寄予厚望的央企子公司的一則增資擴股掛牌公告,引發資本躁動。
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公告顯示,此次三峽新能源增資擴股擬引進不超10家投資者,增資完成后,原股東三峽集團持股比例不低于70%,投資者持股比例合計不超過30%。
引戰增資消息立刻引起軒然大波,包括央企、地方國企、民企等50多家企業紛紛參與其中。僅半年左右,該公司成功引入8家戰略投資人。
上述投資人組合中包括三家央企,分別是都城偉業集團有限公司(國家電網全資子公司)、中國水利水電建設工程咨詢有限公司、三峽資本。
還包括兩家地方省屬國企,分別是四川川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浙能資本控股有限公司(隸屬浙江省能源集團);以及三家民企,分別是湖北長江招銀成長股權投資合伙企業、金石新能源投資(深圳)合伙企業、珠海融朗投資管理合伙企業。
此次引戰是近年來中國新能源企業規模最大的股權融資事件,募集資金總額達117.4628億元,入資后8家企業持股量總計達30%。
三峽新能源借此實現從單一股東向股權多元化、從國有獨資企業向混合所有制企業的轉變。
下一步,三峽新能源將搶灘IPO。
搶灘IPO
但對投資者而言,這一等又是兩年多。
“理想情況下,明年上半年就可以上市。但具體日期還需要看證監會過審情況。”在提及上市時間時,三峽新能源內部人士向「角馬能源」透露。
今年3月29日,三峽新能源召開股改上市動員大會。自引入戰投后,李斌就將上市議程按下“快捷鍵”,進入快車道。
“目前公司已初步具備了IPO上市條件。”李斌說。
對于為何選擇IPO,而非借殼上市,一位證監行業專業人士分析稱,“借殼雖然時間短,但綜合成本比較高。借殼一般是多方博弈,而IPO只是單向申請”。
面對外界對三峽新能源上市推進緩慢的質疑,上述內部人士解釋稱:“上市分很多步,我們以前是企業,想要改制成公司,有限公司還要引進戰略投資人改組成股份公司,目前正處于變更為股份公司的階段。”
「角馬能源」獲悉,三峽新能源為上市制定了“三步走”戰略,即“引戰-股改-上市”。為此,該公司成立股改上市辦公室。
不久前,三峽新能源發布了一則股改上市管理崗社會招聘信息。
信息顯示,該崗位的職責是承擔公司股改上市相關工作的具體組織、溝通、協調工作;承擔公司有限責任公司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工作;擬定公司IPO方案及推動完成IPO申報;組織、參與公司引戰、IPO申報相關的中介機構的選聘工作,負責中介機構的協調工作等。
除上市外,近年來,三峽集團在新能源領域動作頻頻,通過自建、收購等方式,不斷圈占包攬優勢“風光”資源。這折射出其在新能源版圖的擴張野心。
到2020年,三峽新能源計劃裝機規模將達到1400萬千瓦。而在2018年末,其并網項目總裝機規模就已突破1000萬千瓦。
如今,這家央企已經成功躋身國內新能源行業第一梯隊,其盈利能力也處于行業前列。
2018年合并報表后數據顯示,三峽新能源凈資產達到404億元,盈利28.91億元,同比增長25%。
但十年前,三峽新能源前身中國水利投資集團公司面臨底子薄、基礎差、發展后勁不足等重重困難與挑戰。
在并入三峽集團后,更名為三峽新能源,開始在新能源領域發力,并被母公司致力打造為第二主業。
如今,在經歷十年蟄伏后,借助母公司的傾力打造,又一家央企新能源“巨無霸“即將登陸資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