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行業“反內卷”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今年上半年,風電整機中標價普遍回升,產業鏈壓力得到有效緩解。
通過對市場上幾款主流機型的不完全統計,按不含塔筒的中標價來看,5兆瓦機組的最低中標價從2024年的1157元/千瓦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1700元/千瓦左右;5兆瓦—6.25兆瓦機組的最低中標價從2024年的1135元/千瓦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1400元/千瓦左右;市場占有率最高的6.25兆瓦—7.15兆瓦機組,2024年的最低中標價為960元/千瓦,且多次出現千元低價,而今年上半年的最低中標價達到了1439元/千瓦;7.15兆瓦—7.7兆瓦機組的最低中標價從2024年的1000元/千瓦上漲至今年上半年的1350元/千瓦以上。整體而言,今年上半年,各機型的中標價格已經全部高于其最低成本價,行業低價惡性競爭態勢得到有效遏制。
整機廠商直接受益于招標價格止跌回升,毛利率均明顯提升,盈利能力得以修復;零部件環節的壓力也得到適當緩解。
2024年,陸上風電機組(不含塔筒)單月加權平均價格跌破1300元/千瓦,部分項目甚至出現低于1000元/千瓦的報價。從去年風電機組“賣一臺虧一臺”的困境到目前全部高于最低成本價,這場由政府主管部門、協會、企業共同打響的“反內卷”戰役,正在重塑中國風電行業競爭邏輯。
“反內卷”上升到國家層面
2023—2024年,風電行業深陷“內卷”的惡性循環。“價格失血”引發的全產業鏈震蕩讓行業陷入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導致整機企業風電機組銷售處于全面虧損狀態。
更嚴峻的是,低價競爭引發行業質量危機。統計顯示,2023年全國風電倒塔、火災等重大事故達130起,較2021年的95起增加了37%。產業鏈牽一發動全身,整機企業的壓力向上游零部件企業傳導,導致關鍵部件的相關投入不斷被壓縮。毋庸置疑,“內卷”削弱了全行業的整體競爭力,侵蝕著全鏈條生態。
轉機始于國家層面的強勢介入。
202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加快建立健全基礎制度規則,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市場準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約經濟循環的卡點堵點,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
不久前,國家發改委、市場監管總局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此次修法首次將“反內卷”納入法律框架,進一步明確不正當價格行為認定標準,規范市場價格秩序,劍指價格串通、哄抬價格、價格歧視等不正當行為。
“沒有國家政策引領,行業自救難以形成合力。”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風能專委會”)秘書長秦海巖坦言。
企業構建自律機制
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風電行業的自救行動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展開。主管部門推動各方形成合力,行業協會積極協調推動行業形成自律機制,產業鏈上下游相互支持共渡難關,共同向“內卷”行為宣戰。
為將國家“反內卷”舉措落到實處,由風能專委會倡議,經行業相關企業廣泛共同協商,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制定了《中國風電行業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環境自律公約》(以下簡稱《自律公約》)及實施細則。
2024年10月16日,在2024北京國際風能大會上,金風科技、遠景能源、運達股份、明陽智能、三一重能、東方電氣、電氣風電、中國中車、中船海裝、聯合動力、華銳風電、興藍風電等12家風電企業(合計市場份額超過99%)代表自愿簽署《自律公約》,核心條款直擊痛點:重點解決低價惡性競爭、對競爭對手惡意詆毀、合同條款明顯有失公平等問題。若有風電企業無正當理由以低于成本的價格投標,中國風電行業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環境自律公約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管理委員會”)可向國家有關部門舉報,提請有關部門依法處理。
“簽字筆落下的那一刻,大家都松了口氣,仿佛看到了隧道盡頭的亮光。”參與簽約的遠景能源高級副總裁婁益民回憶說。然而,真正的攻堅戰才剛剛開始。
2024年11月,在“風能企業領導人座談會”上,40余家開發企業與整機企業高層參會并達成關鍵共識:優化招投標規則、提高技術標權重、杜絕最低價中標。
今年3月,《自律公約》進一步完善相應機制:確定低價惡性競爭行為的認定標準,標準按季度進行修訂;制定關于企業低于自身成本價投標行為的管理細則;12家整機企業負責人簽署《公約執行承諾書》,承諾規范企業競爭行為,維護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共同維護我國風電產業健康發展。機制完善以來,風能專委會跟蹤了近200個招標項目,向違規企業發出各類提示函共8次,有效遏制了低價競爭勢頭,效果顯著。
據介紹,風電行業自律機制嚴格遵循“依法合規、公平競爭、自我約束、共同發展”的基本原則。對成本價格的確定,并非設定統一的價格底線,而是基于產業技術最先進水平和包括產量、直接原材料和人工在內的市場情況,不考慮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研發費用等間接成本,科學測算各型號風電機組的最低合理成本,并進行動態調整。這套成本測算體系經管理委員會審議通過后,作為判斷企業投標行為合規性的重要參考依據。這種基于法律法規基礎上的自律機制,實質上是企業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必要舉措,為“反內卷”行動提供了相關依據。
全行業協同破冰
在法律法規和自律機制基礎上,行業企業開始付諸行動。
風電開發龍頭企業發揮領頭羊作用。改變招標規則,重構價值評估體系,成為關鍵突破。2024年11月22日,國家電投在840萬千瓦(包括720萬千瓦采購容量及120萬千瓦儲備容量)集采中摒棄了最低價基準模式,改用有效報價算術平均值下浮5%作為評標基準價。根據新規則,當企業報價低于或等于評標基準價時得滿分;高于基準價5%以內(含5%)的,每高1%扣0.4分;高于5%以上的部分,每高1%扣0.8分。這意味著最低報價者不再自動獲得明顯優勢,價格競爭的邊際效益大大降低。最終結果驗證了新規則的效果:720萬千瓦采購容量的30個標段的風電機組平均報價達到2092元/千瓦,平均最低報價為1882.5元/千瓦,平均最高報價為2334.5元/千瓦,較此前行業平均水平顯著回升。
龍源電力、華能等開發企業在招標中將技術評標權重由50%提高到55%、價格評標權重下調為40%,并對低于基準價報價實施倒扣分,遏制惡意低價。“招標價格不是最主要的方面,還要綜合考慮風電機組的質量、高可靠性和較低的運維成本。”龍源電力相關負責人表示。
整機企業積極調整策略,從價格競爭轉向價值競爭。頭部企業主動退出超低價項目競標,將資源聚焦于更具并網友好性、更具多場景可靠性、更高發電效率的機型,以技術溢價支撐價格回升。金風科技聯合行業協會推動建立LCOE(度電成本)評價體系,將運維響應、發電量保障等長期指標納入客戶決策模型。遠景能源則強調風電機組是長壽命需求、高價值投資的設備,必須堅持長期主義,關注25年、30年全生命周期的收益狀況。
“價格企穩為企業創造了更好的發展條件,有利于培育出更多綠色新質生產力,更為行業高質量發展創造了窗口期,風電的新一輪科技創新、場景創新和價值創造正在形成。”明陽智能黨委副書記劉連玉表示。
建立科學的質量與可靠性評價體系,是推動行業從低水平價格競爭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針對當前機組評價標準不統一的問題,行業正在構建覆蓋全生命周期的質量評估框架。鑒衡認證等認證機構通過成立可再生能源專家技術委員會(REETC),聯合行業力量,助力行業完善標準規范,設計優化和材料升級,推動企業加強產品測試驗證,促進技術成熟、可靠機型規模化應用,形成“優質優價”的市場機制,帶動全產業鏈技術水平實現整體躍升。
從價格回升邁向高質量發展
當前,國家持續打出“反內卷”政策組合拳,從立法、監管到產業引導,多維度遏制低價無序競爭,推動企業向技術創新和高質量發展轉型。
4月20日,施行《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實施辦法》;6月27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表決通過,將于今年10月15日起施行;7月1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強調,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要聚焦重點難點,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
“反內卷”行動彰顯出國家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堅定決心。風電行業作為新能源領域的排頭兵,率先垂范,將這場“反內卷”攻堅戰轉化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契機。
如今,風電企業正構建緊密的共生網絡——無論是整機企業之間的技術協同,還是與上下游產業鏈的聯合創新,都在重塑行業生態。這種全產業鏈的深度協作,正在推動行業從零和博弈轉向共生共贏。
面對行業發展新階段,風電企業代表紛紛表達了對行業健康發展的期待與建議。“我們期待通過‘反內卷’行動,維持風電機組的價格穩定,建立‘質量—利潤—創新’的正向循環,徹底走出‘內卷’泥潭。同時希望完善頂層設計和行業標準,通過政策引導創造更多需求,擴大市場空間、促進健康發展。”劉連玉道出了行業的普遍心聲。
金風科技總裁曹志剛則進一步呼吁,“反內卷”需延伸到全球市場,以技術和產品優勢獲得全球客戶的信任,讓“中國智造”的金字招牌享譽世界。
風電行業的“反內卷”實踐,為深陷價格戰的新興產業提供了寶貴鏡鑒。這場“反內卷”戰役證明:唯有堅守長期主義與質量底線,方能穿越周期迷霧,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