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來自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的人大代表紛紛提出自己的草案,風電行業代表更是其中最亮眼的一組,那么就請跟隨小編聽聽風電行業代表的聲音。
全國政協委員、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武鋼
武鋼在面對記者采訪中談到:“中國風電產業的成功,一個關鍵因素是主管部門出臺政策的節奏感把握得好,該收的時候收,該放的時候放。在去補貼的關鍵幾年,更要注重“穩中求進”,保證政策具有連續性,推動行業穩步發展。”
而對于海上風電的發展,他的看法是國內海上風電整體規模不大,優化試錯性探索仍在過程中,如果把價格壓得太低,并不利于技術創新及長遠價格下降。海上風電電價的調整,要以服務于海上風電戰略技術儲備和產業穩定有序發展為宗旨,要在科學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做出。
全國人大代表、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張傳衛
張傳衛在發言中提到,建議積極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化能源體系,助推粵港澳打造世界級一流綠色灣區。
同時也表示,現場聆聽政府工作報告深受鼓舞。報告特別提出,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規劃,大力發展藍色經濟和建設海洋強國。明陽作為身處大灣區的全球新能源智慧化、普惠制領導企業,是大灣區發展的見證者、親歷者和受益者,27年來與大灣區同呼吸、共發展,所以在粵港澳打造世界級一流綠色灣區中,理應肩負使命,為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化能源體系貢獻力量。
全國人大代表、遠景集團CEO 張雷
張雷在兩會上提出的是關于分布式能源的建議,他認為分布式能源是未來可持續能源系統的基本單元,分布式能源系統不僅包括分布式光伏、分布式風電等發電系統,還包括分布式儲能、充電站等儲存、消費端。未來能源系統不再是發輸配用的線性關系,而是生產和消費耦合在一起的蜂巢式、模塊化的分布式結構。
能源互聯網可為分布式能源的開發與生產、應用與交易、轉換與存儲提供運行機制,有利于協同能源系統與生產系統進一步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是未來骨干電網和微網單元進行柔性互動的必要條件。
全國人大代表、東方電氣風電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師、四川省總工會兼職副主席 趙萍
趙萍提到目前海上風電批量項目集中在大型化10兆瓦機組,而國內這個機型還處于開發沒有運行業績、技術也不成熟,存在風險。以10MW機組開發為例,在產品具有商業價值即產生效益以前,機組開發包括現有設備投入、研發投入、樣機投入和最終的測試等大概投入近2億人民幣。
因此,她建議對具備首臺套條件的樣機研制投入費用(含樣機、認證、科研費用、設計、技術引進等)按比例進行財政補貼、提供政策性低息貸款、財政貼息;對首臺套投入商業運行的項目按一定方式按比例進行財政補貼、提供政策性低息貸款、財政貼息;對參與首臺套項目研制的相關方進行財政補貼、給予相關方政策性低息貸款、財政貼息。為產品技術創新,首臺套研制等提供相關場地、資源、技術等便利,加大相關方投入積極性;以財政補貼、補助、貼息方式明確無需繳納所得稅。
全國政協委員、華能集團董事長、國際電工委員會主席 舒印彪
舒印彪在采訪中談到,能源轉型趨勢不可逆轉,華能一定要迎頭趕上,持續提升可再生能源的裝機比重。目前,我們的一些新能源項目已取得不錯的效益,比如華能參與建設的江蘇如東3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這個項目也為今后華能海上風電開發積累了很多技術和建設經驗。
華能今年將繼續加大新能源投資力度,在“三北”地區布局風光煤電一體化大型清潔能源基地,協調推進發輸用各端工作;在受端市場即東部電力負荷區,將推進分布式能源建設,同時積極謀劃開發海上風電項目。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下稱“國投”)董事長 王會生
王會生對記者提到,國投的定位兩句話就能概括:第一句,為美好生活補短板,從老百姓的角度來看,比如醫療、健康、養老、水環境、大氣、扶貧等,這都是老百姓關心的問題。第二句,為新興產業做導向,制造業、生物工程、檢驗檢測、人工智能等這些新產業,包括燃料乙醇、風能、光伏、儲能、芯片、可燃冰開采船、深海油氣開采船、動力電池制造都是我們的投資重點。
“新能源是我們未來發展的方向。煤炭我們調整結構已經全退出了,在國內不再投資火電廠。我們現在開始投資燃料乙醇、光伏、風能儲能等等,也包括海外的一些資源并購。”王會生說。
東方風力發電網持續關注“兩會”,獲取更多信息敬請關注!(內容整合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