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擁抱平價上網新時代
持續拓展低風速、海上風電等增量市場
10月17日~19日,“迎接平價新時代,拓展發展新空間”為主題的2018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簡稱“北京國際風能展”)召開。
近年來,通過科技創新,我國風電產業的能力建設包括檢測手段、認證、標準化方面有所加強,同時,展會上整機制造商帶來許多亮眼的新產品,全力拓展低風速、分散式、海上風電市場新空間。
“過去近20年,我國能源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傳統能源裝機量占比從2000年的75%下降到目前的62%,可再生能源(含水電)裝機量從2000年的20%上升到了36%以上。”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金風科技”)董事長武鋼在北京國際風能展上表示,不久前在一場名為“綠電9日”的活動中,青海全省連續216小時的用電均來自水、太陽能以及風力發電產生的清潔能源。這場前所未有的綠色革命,說明可再生能源變革時代正離我們越來越近。
繁榮中迎來新挑戰
“回首過往30年,國內風電行業的發展一直在沿著西方技術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的道路發展,在外國先進經驗領路的情況下,少走了很多彎路。”武鋼指出,如今中國的可再生能源在大力促進能源轉型同時產業規模也逐步發展到了世界第一,可再生能源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將是我國未來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之一。
當前,可再生能源已成為全球戰略性新興產業。我國以風能、太陽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迅速,成就世界矚目。2016年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場。2017年,全球超過35%風電裝機容量和超過50%光伏裝機容量來自中國。
據了解,我國風電產業發展至今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業鏈、標準體系和管理規范。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下,中國已形成了一個涵蓋風電開發建設、設備制造、技術研發、檢測認證、配套服務的產業鏈。
武鋼表示,通過引進、消化和吸收,國內風電企業技術實力明顯增強,建立起自主研發能力體系。得益于規模化發展,我國風電的開發建設成本也得到了有效控制,進一步縮小與常規能源的成本差距,競爭力明顯提升。
另一方面,當前風電發展迎來新的時期,同時面臨著市場競爭、電價退坡、棄風限電、補貼、生態環保等諸多挑戰,設備供應廠商、開發商等整個行業都在積極面對,進行各方面的探索,但政策的持續性對行業穩定發展至關重要,尤其是在經濟波動期,信心決定資源的配置走向。
武鋼對此表示,在過去30~50年間,全球各國在風電技術創新、產業化過程中持續投入大量資源,也需要通過相當一段時間來轉換成市場競爭力。行業發展到今天,已經取得的成果和未來將展現出的競爭力同時存在,不可忽視。保證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非常重要。
風電產業已具備平價去補貼能力
“今年我們風電招標單價有的低至0.2元~0.3元/千瓦時,較之多年前0.8元/千瓦時的水平降了一半還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表示,如果在去除不合理的非技術性成本的情況下,風電現在已經具備了與火電等傳統能源競爭的能力,所以,風電行業的平價去補貼是未來一段時間內可以實現的目標。一個行業不可能永遠靠補貼生存,一直靠補貼的行業永遠做不大,也走不遠。
相關數據顯示,從2006年到現在,全國用于可再生能源能源補貼資金總計超過了3200億元,其中風電享受到補貼的資金超過了一半以上;去年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的總需求(不含稅)約1250億元,其中風電的占比達45%。
“經過30年發展,中國的風電產業在電價退坡下降的大趨勢下,風電平價上網成為了全行業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秦海巖表示,制約風電產業發展的主要矛盾已經發生根本性轉變,成本和技術已不再是最大的制約因素。
近年來,我國風電產業發展已經進入從替代能源轉變為主流能源的關鍵時期,風電設備制造、運維技術水平也站在了世界前列。
從大兆瓦海上風電到超低風速機組的成功投運,從集中式風電場的無人監控到分散式風電的智能運維,無不昭示著我國風電設備技術研發的新時代的到來。
例如明陽智能開發的監測系統可以即時呈現包括整個風機運行狀態在內的所有子部件運行的壽命,并通過數字化預判整個風電場的健康水平以提前做出維護,使風電場維護隱患點快速消除,非預期停機時間也將達到最低水平。
政策驅動風電邁向市場化
“縱觀中國風電的市場以及制造業的飛速的發展,實際得益于有效的政策。其中最直接有效的經濟激勵政策,是電價以及費用補償政策,該政策直到現在都沒有太大變化。”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研究員時璟麗在大會主旨發言中指出,此前國家已經提出“十三五”末陸上風電實現平價的目標,而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平價目標僅完成約30%,還有近三分之二需要在“十三五”的后半段來完成。
據了解,在政策有效的推動、尤其是產業的飛速發展下,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風電成本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陸地上風電的成本和價格持續降低,海上風電的發電成本也在波動中略有下降。
時璟麗指出,實現成本下降去補貼、平價上網,技術進步是重要的根基。預計“十三五”的后半段,保守估計陸上電價潛力能夠達到10%,而下降潛力的關鍵點在整體效率的提升,例如此次風能大會企業展臺中的新產品,每一種技術的提升都是對未來3年平價上網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此外,時璟麗還表示,2020年后部分地區將具備實現平價完全補貼退出的條件,全國的其他大部分省、市、區,風電度電的補貼需求也基本將控制在不超過5分/千瓦時的水平。除此之外,西北五省因常規能源電力價格較低,度電補貼需求仍較大。
“如今業界正在討論需要建立的一些新機制以及推進機制有效實施的策略,如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度等。”時璟麗表示,后補貼時代,風電已經具有競爭性,在未來幾年內風電就會直接參與進電力市場,甚至擁有比傳統能源更低的價格,與其同臺競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