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描二維碼,即可將本頁分享到“朋友圈”中。

“十三五”風電行業展望
2016-01-22
來源:WindPowerShanghai
瀏覽數:691
臨近歲末,各種總結接踵而至,小編也對風電行業發展進行回顧與展望,與大家一起探討。
臨近歲末,各種總結接踵而至,小編也對風電行業發展進行回顧與展望,與大家一起探討。
一、風電行業未來三年裝機容量預測與前景展望
1、總體目標
我國政府承諾到202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到2030年要達到20%。我國將繼續落實三條風電規劃路徑,分別為陸上大型基地建設、陸上分散式并網開發、海上風電基地建設。結合《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路線圖2050》,2020年風電裝機總量將翻1倍,達2億千瓦。隨著風電裝機容量的持續增大,大規模風電并網技術、智能電網技術以及海上風電建設成為行業發展的主要研究方向。
2、未來5年裝機預測
“十三五”期間風電新增裝機1億千瓦以上是“硬任務”,根據資源條件和消納能力初步研究分解,“三北”地區將要新增風電規模6000萬千瓦,其中本地消納2000萬千瓦,4000萬千瓦需要統籌外送;中東部和南方地區及海上風電新增約4000萬千瓦需要就地消納。
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于2015年10月召開,風電方面,“十三五”風電規劃將淡化裝機目標,重在調整政策,并重點解決補貼資金、棄風限電問題。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日前表示,規劃目標下限是不低于“十二五”時期年度市場增量,不限電地區建設規模上不封頂。預測風電“十三五”前期三年年新增裝機容量達到2500萬千瓦,“十三五”后期兩年新增裝機規模可能達到3000萬千瓦。
3、發展前景及方向
風電行業未來的發展主要圍繞西部大基地與東部的低風速發展、海上風電發展方面。雖然僅今年東南部地區低風速風電發展迅猛,但從我國風能資源條件和技術水平看,西部地區的大基地建設依然是重點,只需要解決好通道問題。低風速發展是發展趨勢,但需穩步推進。海上風電潛力巨大,但現階段要適度發展。從“十三五”能源規劃的思路看,西部大基地是風電發展的重點。
二、風電行業未來的發展重點(領域、產品)
“十三五”規劃提出全面協調推進風電的開發,加快內蒙古、新疆、甘肅、寧夏、河北、山西等地區的大型風電基地建設,全面開展中東部,南方地區分散風能資源的開發,穩妥推進海上風能的開發,完善風電產業的服務體系,推進風電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1、新能源微電網
國能新能【2015】265號《推進新能源微電網示范項目建設指導意見》中提出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把新能源微電網作為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發展機制創新的重要方向。新能源微電網是“互聯網+”在能源領域的創新性應用,對推進節能減排和實現能源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新能源微電網是電網配售側向社會主體放開的一種具體方式,符合電力體制改革的方向,可為新能源創造巨大發展空間。
2、能源互聯網
未來能源互聯網無疑將會是可再生能源時代的運行機制,主體是人+人工智能。再加上智能風機、風場、軟件平臺、操作系統,各種APP等智能硬件,這三者構成了能源互聯網的有機整體。
3、技術發展趨勢
一、未來將增大風電機組的單機容量;二、提高葉輪的捕風能力,(葉輪直徑增大,單位千瓦掃掠面積提高);三、提高風能轉換效率,使風機葉輪轉換效率從0.42接近0.5;四、要求提高風電機組及部件質量;五、風電機組大型化受到道路如隧道高度的限制,需要重型拖車和安全駕駛,增強機組運輸和安裝便捷性;六、風電機組工作環境面臨極端氣候,需要增強機組環境適應性。
三、如何看待行業棄風窩電現象
風電“十三五”規劃重點不是裝機和并網目標,而是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重點解決棄風限電問題。在我國,棄風限電并不僅僅存在新疆地區,整個“三北”(華北、東北、西北)是棄風限電重災區,尤其以河北省張家口,吉林省,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呼倫貝爾市和興安盟等地最為嚴重。
- 閱讀上文 >> 回望2015:2016光伏風電需要面對何種難題?
- 閱讀下文 >> Siemens 7MW-154機型獲型式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