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的巴黎氣候大會要求各參與國進一步提高自主貢獻的減排目標,提出在本世紀盡早達到溫室氣體“凈零”排放,預計最快2050年左右有望全面實現可再生能源對化石能源的替代。
剛剛結束的巴黎氣候大會要求各參與國進一步提高自主貢獻的減排目標,提出在本世紀盡早達到溫室氣體“凈零”排放,預計最快2050年左右有望全面實現可再生能源對化石能源的替代。我國政府承諾,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15%,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實現,2030年單位國內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20%。
為實現這個目標加快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步伐勢在必行。
?、?從資源稟賦和技術條件看,風電是替代能源的主力軍
從我國替代能源的資源和技術條件看,水電是優質的清潔能源,具有較好的調節性能,但資源受拆遷、移民等因素影響開發總量有限,估計“十三五”期間可開發量僅3000萬千瓦;光伏資源豐富,開發方式靈活,也是重要的替代能源,但現階段轉換效率偏低,成本較高,占地較多;核電能量密度高,出力穩定,有一定的調節能力,但適合開發的站址較少,技術和環保等問題還需進一步解決。
風電被公認為技術最成熟、最具開發前景的可再生能源。西班牙、葡萄牙風電電量都達到了本國總電量的20%,德國、英國達到了10%,歐洲互聯電網(ENTSO)超過8%。丹麥規劃到2020年50%的電力將來自可再生能源,2050年將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德國提出2050年可再生能源占到全部能源消費的60%。
我國風資源豐富。據中國氣象局《中國風能資源的詳查和評估》,70米度層風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有26億千瓦,在當前的經濟技術水平下開發量至少是10億千瓦級,隨著技術進步,發展空間和潛力還將被進一步挖掘。
我國風電電價遠低于除水電以外的其他可再生能源。一類資源區的電價已經與廣東、湖南等省的火電標桿電價相當,發展風電可以實現用最少的補貼發展最多的清潔電力。
目前無論從安全性、技術成熟度、資源儲備量、開發成本和價格等各方面看,風電作為替代非化石能源的主力軍毋庸置疑。
② 實現我國非化石能源占比目標,風電應承擔更大責任
2005-2014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從23.6億噸標準煤增至42.6億噸標準煤,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從59.8億噸增至97.6億噸,排放量占全球的28%,已超過美國和歐盟碳排放之和,居世界第一。根據發改委能源研究所《2050年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發展情景暨路徑研究》,要實現非化石能源在2030年占比達到20%,按照風電2200小時,全社會用電量年增長6%推算,2030年風電裝機要達到11億千瓦。考慮到我國經濟已進入新常態,電量增長將趨于平穩,如參考2015年電量增長預期,將電量增長比例由6%調整到1%,則2030年風電裝機至少要達到5億千瓦左右 。
基于這個規模,我國必須突破當前北方限電嚴重、南方用地緊缺的局面,充分利用資源,從戰略高度布局好三北區域風電基地的消納和外送以及南方區域分布式風電的開發。
?、?提高風電電量比例是中國風電發展現階段的首要任務
連日來,我國中東部大部份地區持續遭遇嚴重的霧霾天氣,多地PM2.5值 “爆表”,表明我國環境容量已經達到極限,節能減排工作刻不容緩。但有些部門片面認為我國已是世界可再生能源利用和消費的大國,尤其是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已達到世界第一,可以適當放慢腳步。實際上我國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與歐美相比還很低,可再生能源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盡管由于風電技術的進步,我們有可能在短期內通過開發南方不限電地區和海上風電項目完成一定量的裝機規模,但要解決好當前風電產業長期存在的機制和并網問題,解決好風電資源最豐富的三北地區嚴重限電問題,真正實現我國節能減排大業,實現從風電大國向風電強國的跨越和轉變,需要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進行一場可再生能源代替化石能源的革命,大幅提高風電電量在全社會用電量中的比例,這是歷史發展的潮流。當前的棄風限電是新生事物在起步階段必須經歷的陣痛與困難,也是可再生能源發展壯大進程中必須解決并且一定能夠解決的問題。從現在開始到2030年甚至2050及以后的一段時間,以風電為主的可再生能源的蓬勃發展必將是我國能源供給側變革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