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資源概況
重慶市東北部和東南部高山地區、尤其是地勢高突的高山草場、山脊的風能資源最好,西部地區及市內其他低海拔地區風能資源小。風能資源存在著明顯的季節變化特征:東北部的風能資源以春季最大,冬季次之,夏季最小;東南部地區的風能資源是春季最大,夏冬季次之,秋季最小。
在70m高度,風功率密度>150W/m2的技術開發面積為70km2,技術開發量為218萬kw;>200W/m2的技術開發面積為491km2,技術開發量為147萬kw;>300W/m2的技術開發面積為446km2,技術開發量為138萬kw。其中風能資源較好的地區主要分布于開—城、酉—黔、武—石、兩巫、奉節詳查區內,即重慶市東北部的盆地邊沿的大巴山、巫山、七曜山東段一帶,東南部的七曜山西段、武陵山、大婁山北緣山地、方斗山一帶,以及廣沿蓋等高海拔地區。
二、電價
2009年7月20日,國家發改委發布《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完善風力發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發改價格〔2009〕1906號),決定按風能資源狀況和工程建設條件,將全國陸地風電標桿電價按照4類風能資源區分別定價(見下表),四類風能資源區風電標桿電價分別為0.51元/kwh、0.54元/kwh、0.58元/kwh、0.61元/kwh。重慶市屬于Ⅳ類資源區,風電標桿電價為0.61元。
圖1:全國風力發電標桿上網電價分區圖
2014年12月31日,國家發改委發布《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適當調整陸上風電標桿上網電價的通知》(發改價格〔2014〕3008號),決定陸上風電繼續實行分資源區標桿上網電價政策,同時,將第I類、II類和III類資源區風電標桿上網電價每千瓦時降低2分錢,調整后的標桿上網電價分別為每千瓦時0.49元、0.52元和0.56元;第IV類資源區風電標桿上網電價維持現行每千瓦時0.61元不變。新的風電標桿電價適用于2015年1月1日以后核準的陸上風電項目,以及2015年1月1日前核準但于2016年1月1日以后投運的陸上風電項目。
表1:2014年調整后的全國風力發電標桿上網電價表
重慶屬于Ⅳ類資源區,本次調價對重慶地區的風電建設投資收益沒有影響。
三、經濟性評價
如按照風電項目滿發小時數最低的1700小時計算,則單位千瓦靜態投資應控制在7500元/kW以內,才能保障8%的全部投資內部收益率。
當滿發小時數達到2000小時,則單位千瓦靜態投資不超過9000元/kW即能保障全部投資內部收益率不低于8%。
圖2:不同滿發小時數和投資水平下的全部投資內部收益率圖
四、風電建設及運行情況
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2014年風電產業監測情況》,截止到2014年底,重慶風電項目累計核準容量61.33萬千瓦,累計在建容量51.53萬千瓦,新增并網容量0.17萬千瓦,累計并網容量9.8萬千瓦。根據能源局《2015年上半年全國風電并網運行情況》,2015年上半年,重慶風電新增并網容量3.2萬千瓦,到6月底,風電累計并網容量13萬千瓦。
從風電運行情況看,重慶市風電年利用小時數基本在1773小時以上,較為穩定不存在棄風問題。
綜上分析,重慶市風資源較為豐富,但由于重慶市多為山區,地形復雜,氣候多樣,氣象災害頻發,因此在項目建設過程中要高度重視雷電、冰雪等氣象災害對風電場建設和運行的影響,提前做好項目前期關于資源、地形、氣象、電網等方面的選址、評價、分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