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難題
售電側放開之所以能在深圳試點,得益于深圳電網的特殊性。
去年11月4日,深圳開始進行輸配電價改革試點。據測算,深圳未來3年每千瓦時輸配電價將下降1分多錢,電網收益累計減少24億元之多。“1分錢”看似不起眼,卻是通過核算電網公司輸配成本得來的,這意味著博弈多年的“黑箱”問題終于被撕開一道口子,這也是深圳試點的最大成效。
我國大量存在的交叉補貼是輸配電價難以厘清的原因之一。由于工商業用電的供電成本低于居民用電,全球大多數國家的工商業電價普遍低于居民電價。而我國一直通過抬高工商業用戶電價的辦法補貼居民用電,使得民用電價維持在較低水平。
深圳城市電網密集,沒有農網,交叉補貼較少,加上南方電網公司積極配合,深圳電改被很多專家認為“較為容易”。“深圳比較特殊,不具有代表性,還需要擴大試點。”林伯強說。
在深圳之后,蒙西電網據稱將啟動試點。然而,蒙西存在大量的交叉補貼,同時,作為中國可再生能源富集地,蒙西電網在新能源如何外送的問題上和國家電網并未達成共識。
曾鳴表示,國家電網中長期規劃還未出臺,是否要建特高壓會影響到蒙西試點,但肯定的是,蒙西也會進行輸電價格和大用戶直購電試點。
林伯強則認為,蒙西試點的代表性更強,“上網電價差比較復雜,放開試點對大家都有好處”。
體制改革阻力何在
2002年的那輪電力體制改革就確立了“廠網分開、主輔分離、輸配分開、競價上網”的16字目標。但在完成政企分開、廠網分開后,電改戛然而止,直到今日,都沒有實現輸配分開。因此,隨著新一屆中央領導人的上臺,再次起步的電力改革被寄予厚望。
不過同大家普遍期待的“破除壟斷”“放開市場化”等呼聲相比,新方案并未在電力體制上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價格改革必須配合體制改革,體制改革今年必須動。”林伯強指出。
針對此問題,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常委、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表示,電改不是私有化。他表示,很多國家的電力私有化改革都出現了負面影響,而中國目前正處于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發展階段,國企必須承擔更多的責任。
對此,一向主張破除壟斷的國務院研究室綜合司副司長范必也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
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周大地則認為:“如果認為電改就是反壟斷,通過反壟斷就能解決一切問題,電力行業出現的很多矛盾就無法解決,改革容易出現偏頗。”
事實上,在能源轉型進程飛速的德國,較高的民用電價被認為使得改革更容易推進。而在我國,較低的民用電價得益于大量的交叉補貼,一旦市場放開,民用價格將大幅上漲。“這些問題都不是簡單放給市場就能解決的。”周大地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表示。
曾鳴也認為,改革不可能大幅度漲民用電價格,尤其是低收入等群體還是要保障。在現在的國情下,電力的公共事業特征強于商品特征,不可能快速市場化。
林伯強則指出:“大公司是被改革的對象,肯定不愿意改革。但如果說大公司決定了是否改革也是不靠譜的。這個決心要政府拿,核心問題是對后果的把握和公眾的接受程度。”
實際上,只要不漲價,老百姓不會過多關注改革方式。因此,林伯強認為,只要電價不漲,電改并不難。“從目前電力系統來看,只要煤價不漲,電價就不會漲,那還擔心什么?現在不做今后會更困難。這就是我今年特別期待電改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