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電材料設備網:近日,全球最大的公用事業企業中國國家電網公司提出一項旨在促進全球清潔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的“全球能源互聯網”計劃,并將于2015年邁出建設第一步。
國家電網表示,將借加快與哈薩克斯坦、俄羅斯、蒙古國、巴基斯坦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特高壓工程建設,努力為構建全球性的能源互聯網做先導性工作。
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清潔能源資源豐富。水能資源超過100億千瓦,陸地風能資源超過1萬億千瓦,太陽能資源超過100萬億千瓦,遠超人類社會全部能源需求。但這些清潔能源資源分布很不均衡,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成為全世界共同的難題。
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在其最近出版的專著《全球能源互聯網》中提出,隨著全球能源消費持續增長,建立在傳統化石能源基礎上的能源發展方式已難以為繼,由清潔能源全面取代化石能源是大勢所趨,而絕大部分清潔能源只有轉化成電能才能高效利用。因此,“清潔替代和電能替代將是未來世界能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
劉振亞提出的全球能源互聯網是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通道),以輸送清潔能源為主導,全球互聯泛在的堅強智能電網。其將由跨國跨洲骨干網架和涵蓋各國各電壓等級電網的國家泛在智能電網構成,連接“一極一道”和各洲大型能源基地,能夠將風能、太陽能、海洋能等清潔能源輸送到各類用戶。
原電力工業部部長史大楨表示,全球能源互聯網將解決長期困擾人類發展的能源緊缺、環境污染、經濟危機等問題,對世界能源可持續發展能發揮全局性、戰略性引領作用。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4年6月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時強調,要推動能源消費革命、供給革命、技術革命、體制革命,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
輿論廣泛認為,作為世界最大的能源生產和消費國,中國已將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上升到國家發展和安全的戰略高度。
業內人士認為,特高壓網架建設是推進全球能源互聯網的關鍵。而中國在特高壓建設方面則積累了豐富經驗。目前,中國已建成投運3條特高壓交流線路和6條特高壓直流線路。2014年迎峰度夏期間,復奉、錦蘇、賓金三大特高壓直流長時間滿功率運行,向華東送電2160萬千瓦,消納西南水電900億千瓦時,為東部霧霾治理和西部清潔能源開發利用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劉振亞看來,未來幾十年是全球能源互聯網快速發展的重要時期:到2030年前,啟動大型清潔能源基地建設,加強洲內聯網;到2040年,推動各洲主要國家電網實現互聯;到2050年,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聯網,逐步實現清潔能源占主導的目標。
全球能源互聯網建成時,清潔能源將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80%左右,每年可替代相當于240億噸標準煤的化石能源,減排二氧化碳670億噸、二氧化硫5.8億噸,全球能源碳排放115億噸,僅為2009年的50%左右,可有效控制全球氣溫上升。
業內專家指出,除助力清潔能源開發,在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帶動下,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裝備、電動汽車等新一代信息產業煥發生機,將助推新一輪工業革命。
“全球能源互聯網還將有助于促進世界和平。”中國科學院院士盧強說,由能源資源爭奪引發的矛盾和沖突長期存在,能源互聯網將促進各國在新能源開放中互相合作,并推及其他領域,從而改變世界地緣政治格局,促進世界和平。
2015年,國家電網公司將加快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電力互聯互通合作,包括與哈薩克斯坦、俄羅斯、蒙古國、巴基斯坦等國家開展特高壓工程前期工作,邁出全球能源互聯網建設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