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競爭性依存”描述當下及未來世界核能產業的現狀和格局,似乎再合適不過。雖然中國已經是潛在競爭對手,但在競爭中深化、升級合作,很可能是實現雙贏的最佳途徑。
1月15日,由世界核協會(WNA)、中國核學會聯合主辦的“2015世界核能聚焦”研討會在京召開,會議的核心議題即全球核能市場的合作趨勢,以及中國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WNA總干事Agneta Rising 認為,世界需要清潔能源來解決很多現實問題,核能將發揮關鍵作用。“目前全球在建核電項目中超過三分之一都在中國,這對全球核能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核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士李冠興表示,從現在到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核電市場,而國內外核產業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發展局勢日益明顯,這讓全球核能事業發展受益匪淺。
供應鏈全球化提速
眼下,全球核電產業正呈現融合加快、合資企業增多、供應鏈日趨全球化的態勢,而新的發展環境所帶來的,是越來越多的機遇和挑戰。
國際原子能機構今年8月對世界核電發展做出的預期稱,無論是高情景還是低情景,世界核電都將在2030年甚至以后始終保持增長態勢。其中,低情景下,到2030年核電會保持8%的增長率,裝機規模會達到373GW至401GW;高情景下,裝機將可能達到700GW,增長率升至88%。
而世界核協會(WNA)所完成的最新供應鏈報告(2013)顯示,到2030年,計劃新建的核電總采購額將達到12000億美元,其中國際采購達5750億美元。
分析人士指出,核電是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的產業,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業主方和整個供應鏈的高效合作是實現其經濟性的關鍵。“任何一家企業都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總會有合作的空間。”
而對中國核電產業而言,世界市場的大門才剛剛叩開。
據了解,目前中國核電企業與國外企業簽署的各種合作文件,已經拓展到包括核電技術服務、工程建設、設備供應、核電站運營維護、燃料供應、退役及廢物處理等在內的整個核電產業鏈。但在上述這些合作中,‘我中有你’的情況居多,中國供應商‘走出去’仍處于起步階段。
“全球供應鏈的形成,不僅僅是國際分工的一種表現,也意味著企業會根據自身的需求在世界各地選取最有競爭力的合作伙伴。而中國供應商以何種模式,爭取參與海外核電項目建設的機會,已經開始嘗試。”上述分析人士稱。
2014年11月,牽頭開發英國欣克利角C核電項目的法國電力公司(EDF),以及參與該項目的中方聯合體,聯合舉辦了中國供應鏈推介會。在中方聯合體看來,未來很有可能通過獨立投標或分包合作等模式,為中國供應商創造更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