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燃煤鍋爐供暖,家里一點不暖和,后半夜常常被凍醒。現在改成用電供暖,每次看溫度計都在二十三四度,真是打心眼里高興!”11月14日,家住內蒙古赤峰市林西鎮的居民劉志峰興奮地說。
近年來,國網內蒙古東部電力有限公司積極推進風電供熱改造工程,對赤峰市林西縣、通遼市扎魯特旗兩個風電供熱試點區域的供暖系統進行了改造,更換了供熱主管道,維修翻新了一些入戶供熱的老舊分管道,在每個社區和居民單元安裝熱力調節閥,讓用戶可根據需求自主調節供熱溫度。今冬,兩個風電供熱試點區域的眾多居民已經享受到了風電供熱帶來的溫暖。
國網蒙東電力供電區域內的四個盟市處于高寒地區,冬季氣溫低,供暖時間長,供暖期負荷高。由于長期采用傳統燃煤鍋爐取暖,供熱設備陳舊老化,城區供熱普遍存在供熱效率低、“供暖不暖”的問題。煤炭燃燒產生大量的污染物,也加大了冬季霧霾治理的難度。
蒙東地區風能資源富集,是國家規劃的8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之一。從能源產業發展的角度看,利用富余風電轉供熱,通過風力發電帶動電蓄熱鍋爐替代燃煤小鍋爐,能夠增加冬季低谷負荷時段的用電負荷,有助于解決供暖季消納風電難題。
2013年年初,為充分發揮風能資源優勢、提高供熱率、減少環境污染,國網蒙東電力配合內蒙古自治區政府,聯合當地供熱企業,采用風電轉供熱的方式,在赤峰市林西縣、通遼市扎魯特旗開展風電供熱試點項目建設。
試點項目主要應用蓄熱式電鍋爐等技術,接入城市供熱管網,利用儲熱系統為居民供熱。整套系統運行無需輸煤、儲煤、燃煤,既可減少煤炭燃燒,也可以實現風電資源的本地消納。項目利用夜間低谷電力加溫蓄熱,用熱交換機供熱,既降低了供熱設備的安裝成本,也發揮了系統的儲熱功能。
兩個試點項目總投資6855萬元,包括新建變電站1座、改擴建變電站3座、新建10千伏線路42公里。參與試點項目的風電裝機容量58.8萬千瓦。兩個項目可保障92.9萬平方米建筑的供熱,年供熱量52.57萬吉焦,相當于每年減少標準煤燃燒2.41萬噸,減排二氧化碳5.9萬噸、煙塵231噸、二氧化硫397噸、氮氧化物375.4噸,增加當地風電消納1.49億度。
多方協調,努力促進風電消納
由于蒙東電網地域跨度廣,地域條件復雜,風電供熱涉及主體眾多,工程實施難度較大。為此,國網蒙東電力積極爭取風電項目所在地政府支持。政府明確了國土、建設、規劃、環保等14家相關委辦局的責任,并協調辦理了項目規劃、建設、環評等許可手續,解決了項目建設中難度最大的征占地、林木砍伐等問題,掃除了項目建設前期工作的障礙。國網蒙東電力還對工程從立項批復到設計施工的各個環節進行嚴格審查,積極與設計施工、監理、物資等單位密切溝通、協調配合,簡化手續,保證工程得以順利進場開工,并實現高質量按期完成。
截至2013年年底,蒙東地區風電裝機容量達780萬千瓦,占當地電源總裝機容量的31.9%,較2009年增加548萬千瓦,年平均增長率約為40%。國網蒙東電力為充分挖掘風電接納能力,提高風電等新能源在能源消耗中的占比,大力推動通遼開魯500千伏風電匯集站建設、赤峰500千伏風電匯集站可研和500千伏巴林—阜新和科爾沁—新民外送通道建設等相關工作。該公司還將積極組織蒙東地區風電企業參與送華北電量交易,促進風電跨區消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