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們說如果我們科學的評估一下,我們風力發電和太陽能,那么,它對節約能源的每一個單元所做出的經濟的大量的貢獻,實際上現在拿到的這點補貼實際上是它在節約化石能源和減少環境污染所做出的貢獻的一個價值體現。所以,從長遠來看,可再生能源和互聯網的結合有可能會引發新一輪的經濟革命,或者工業革命。所以,這是我們的未來。所以,我們也期待著今后風力發電、太陽能能夠得到社會各界更多的關注。
武鋼:我覺得在中國對能源危機的壓力會越來越大。同時今天我們討論了很多話題,就是關于環境對人們的影響,對社會的影響。我記得五六年前在英國曾經參加過一個學術研討會,曾經我們那個小組討論的時候有一個英國的學者就說他們做過研究,就是做了一個模型,然后分析按照中國現在GDP的增長方式,全世界各個國家把能夠,就是除了人家發展以外,可供出口的能源都送到中國來,可能也不能夠支持中國的這種發展。后來回來我也查了一些資料,確實中國在能源消耗方面是非常巨大的,包括鋼鐵、水泥、電力都是在世界上占到1/3,或者1/4,都是占很高比例。那么,這樣一個高比例的發展,如果不發展可再生能源,那么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的壓力確實非常大。
那么,從目前中國的情況來看,20多年前,我開始搞風電的時候,我們從國外進口設備,大概一個千瓦的風電造價是一萬塊錢人民幣。那么,現在中國開始了自己造風機,現在的單位千瓦的造價在4000塊錢左右。
所以,整體的成本,就是可再生能源成本下降的幅度還是非常大。另外,從綜合的來看,除了節約資源,減少環境污染以外,風力發電對化解一些傳統行業的產能過剩它也起到了一些積極的作用,這幾年比如船舶行業、造船行業,冶金行業有一些產能過剩的產能,現在都轉向可再生能源的生產和制造,同時也拉動了地方經濟,帶動了就業。所以,可再生能源對整個社會的進步的貢獻是非常大的。我想國務院、黨中央可能對可再生能源,對整個社會帶來的積極的因素會有一個綜合的考慮。
現在歐盟美國都已經亮出的他們到2050年的路線圖,我相信我們中國政府現在已經走在了全世界發展的前面,尤其在風電,風電到目前為止實際的裝機容量已經超過70GW,7000萬千瓦,這個實際上是一個很大的數據了。那么,到2015年我們要完成一個億的裝機容量。所以,應該說未來發展的前景還是非常樂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