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智慧風場’軟件系統已經上線運行了4個多月,現在我不再擔心機組出質保以后的運維問題了。”7 月1 日,在大唐達里風電場,王欣語調平和地告訴記者,“更重要的是,這個系統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持續改進風電場的運營管理,從而達到提升發電量的目的。”
王欣是大唐達里風電場(以下簡稱達里風電場)的場長,9 個月以前的一天,也是在達里風電場,他和記者談到風電機組出質保以后的檢修問題時憂心忡忡。這位做過7 年機組檢修專工的場長,對機組檢修和風電場運維有著切身的體驗,檢修機組故障所遇到過的情況生動地讓他認知了國內機組的質量軟肋以及國外機組在“水土不服”方面的缺陷,這直接影響了他對風電場運維成本、電量損失和運行效率的認知。也正因此,王欣特別期望“智慧風場”軟件系統的上線運行,能夠改變達里風電場的未來。
“智慧風場”軟件系統是遠景能源(江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遠景能源)2011 年3月推出的產品。這之前,大唐集團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永生在其掌管的公司倡導風電場智能化管理,也一直在尋求更好的解決方案,最終引入遠景能源的“智慧風場”軟件系統,率先在達里風電場進行智能化管理的實質性實驗,以期實現風電場精細化管理的戰略預期。
在胡永生看來,2011 年是中國風電的“轉折”之年,意味著開發商依靠建設規模過日子的時代結束了,接下來應該開始實打實地靠效益求發展了。這也成為胡永生看重達里“智慧風場”軟件系統應用效果的一個因由。
那么達里“智慧風場”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系統,又能有一個什么樣的未來?
幾多智慧
達里風電場裝機容量99 兆瓦,2008 年年底正式投入運行,其中東汽1.5 兆瓦機組33臺、華銳1.5兆瓦機組33臺。可出乎記者意料的是,直到2012 年7 月1 日,這66 臺機組都還沒有出質保期,這就意味著機組的故障維修和大部件更換仍由制造商承擔。
王欣解釋,這些風電機組是制造廠商的首批產品,相對于他們各自的后期產品來說,故障率高一些。“好在東汽和華銳都愿意在出質保期時把更健康的機組交付給我們。”
王欣強調,“其實,我更擔心的是,機組出質保期后,我們的檢修人員是否能獨立承擔起機組的檢修工作。”
達里風電場的33 臺東汽機組先期引入遠景能源的“智慧風場”系統是胡永生“欽點”的。
2011 年6 月,遠景“智慧風場”團隊進駐該風電場,就年度電量損失、故障檢修響應和維修作業、現場運行報表,以及原風電場監控系統(SCADA)適用性進行了深入調研,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智慧風場”系統解決方案。
其實,這個解決方案就是一個軟件平臺,由機組狀態監測(CMS)、改進的SCADA 、風電場設備管理(EAM)、 分析和報表支持(KPI系統)等四個功能模塊組成。按照王欣的說法,CMS 模塊是就是在機組上加裝振動監測設備,以監測設備狀態水平,預測設備故障,并自動生成預防性維護工單。在SCADA 功能模塊,“之所以說是改進的SCADA,是因為原機組監控系統技術性能落后,無法存儲歷史數據,不支持聲音報警,而且機組實時狀態查詢緩慢,嚴重影響運行人員的工作質量與效率。通過改進SCADA,可以快速地展現機組運行數據,更重要的是能夠有效地對機組運行數據進行存儲。” 王欣解釋道。
從王欣的表述中,記者能看出他對EAM和KPI 體系這兩個模塊的重視。他說:“EAM能夠在風電場層面實現自動化的機組設備維護管理,支持維護計劃、工單管理、故障診斷、機組檔案、備件管理等功能。”實際上,除了風電機組,風電場其他設備也可納入這一管理模塊。“分析和報表支持模塊的統計、對比、分析、報表制作的功能,避免了手工報表制作時的人為干擾和可能的差錯。”王欣樂觀地說,“有KPI 系統真實數據的支持,提升電量和降低運維成本就是一件十分靠譜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