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上海市政府印發的上海市新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在上海市政府官網公布。這份由上海市發改委主導的規劃對“十二五”期間上海市新能源的各個方面做出了詳細明確的規劃。由于新能源是戰略性新興產業,上海在“十二五”規劃中,充分體現了整體通盤考慮。
規劃明確了“十二五”期間新能源發展的主要任務、新能源發展的政策和保障措施以及新能源開發利用重點建設項目等內容。根據《規劃》,上海市在新能源產業方面的總量發展目標是:到2015年,上海市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12%左右,其中本地生產量達到120萬噸標準煤(不含太陽能光熱利用),是2010年的8倍。
值得一提的是,《規劃》還明確,未來在布局上,將以海上風電開發為重點,加快推進大型風電基地建設。
以海上風電開發為重點加快推進大型風電基地建設
《規劃》顯示:“十二五”新能源發展的主要任務是:加快開發風電、穩步推進太陽能利用、因地制宜開發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和氫能、加快新能源示范區建設、積極推進新能源接入系統和智能電網建設、推進新能源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發展新能源服務業和公共平臺七項內容。
據記者了解,目前,在風電領域,滬產風電機組占全國市場的份額僅2%,而國內風電三大巨頭的占有率高達50%;2008年,上海新增風電裝機量1.5萬千瓦,毗鄰的浙江省新增15萬千瓦,10倍于上海,而在江蘇省,這一數字更高達35.45萬千瓦。風電產業在我國的發展才5年,可看下來,上海的差距總體似在拉大。作為一個新能源產業,上海在與其他省市的賽跑中,稍微有些“占下風”。
因此,本次《規劃》則明確提到,在“十二五”新能源的布局和結構目標上,以海上風電開發為重點,加快推進大型風電基地建設,繼續開展海上風電示范,使得海上風電成為上海市新能源發電的主力軍。
《規劃》還提出,到2015年,形成東海大橋、臨港、奉賢海上風電及擴建等三個基地。同時,建設崇明北沿、崇明前衛、長興島和老港等風力發電及擴建工程,初步形成崇明、長興和老港三大陸上風電基地規模。另外,勵沿江沿海風能資源相對豐富的區域發揮電網接入條件好等優勢,因地制宜開發中小規模分布式和用戶側風力發電項目,成為風力發電基地的有力補充,上海市風電裝機達100萬千瓦左右。
與此同時,記者獲悉,“十二五”上海在新能源產業方面還提出太陽能光伏發電優先在外高橋、老港、陳家鎮等開發區、工業區和新城以及大型公共建筑等建設金太陽示范工程和屋頂光伏發電示范應用,總裝機達到150兆瓦。生物質能方面也提出將與城市廢棄物綜合利用結合,重點在崇明、松江、奉賢、老港等地區建設生物質發電示范工程,并擴大城市垃圾發電規模,建設浦東、金山等發電工程,新增裝機超過20萬千瓦。
在區域目標建設方面《規劃》提出,建成國家級崇明綠色能源示范縣,新增新能源發電裝機30-40萬千瓦。在外高橋、陳家鎮等光電集中應用示范區初步形成50兆瓦左右建設規模。建成老港立體式、多元化新能源開發利用基地,新能源發電裝機達15萬千瓦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