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障礙物的影響
由于氣流經過障礙物時,在其下游會形成擾動區。在擾動區風速不但會降低.而且還有強的湍流,對機組運行十分不利。因此, 在選擇機組安裝位置時, 必須要避開障礙物下流的擾動區,從理論上講,擾動區的長度約為17H(H 為障礙物高度),所以, 在選址時,要盡量避開障礙物,一般應在10H 以上。
2.3 地形的影響
對于山地風電場,山地地形以及植被對風電機組所帶來的湍流影響很大。當氣流通過丘陵或山地時,由于受到地形阻礙的影響。在山的向風面下部,風速減弱。且有上升氣流;在山的頂部和兩側,風速加強;在山的背風面,風速減弱,且有下沉氣流,重力和慣性力將使山脊的背風面氣流往往成波狀流動。
山地對風速影響的水平距離,一般在向風面為山高的5 ~ 10 倍,背風面為15 倍。且山脊越高,坡度越緩,在背風面影響的距離越遠。
根據經驗,在背風面對風速影響的水平距離L 大致是與山高h 和山的坡度α 半角的余切的乘積成比例,即:

封閉的谷地風速比平地小。長而平直的谷地,當風沿山谷而吹時,其風速比平地加強,即產生狹管效應,風速增大;但當風垂直谷地吹時,風速則較平地為小,類似封閉山谷。
根據實際觀測,給出封閉谷地y1 和峽谷山口y2 與平地風速的關系式[8]:
y1=0.712x+1.10
y2=1.16x+0.42
y1:封閉谷地風速;y2:峽谷山口風速;x:平地風速。
2.4 周圍環境
風電場在其建設過程中會對周圍環境有所影響,因此,風電場的微觀選址把對周圍環境的影響也考慮進內,一方面, 要對生態環境進行保護,比如飛禽的遷徙路線、鳥類飛行路線以及動物棲息地等,還要保證盡量不要占用耕地和植被等;另一方面,還要考慮噪聲的影響,根據相關規定要求風電場發電機組和最近的居民小區的距離的確定,其噪聲的大小不能超過45db。
3. 如何進行風電場微觀選址
3.1 平坦地形的微觀選址
平坦地形可以定義為,在風電場區及周圍5km 半徑范圍內其地形高度差小于50m,同時地形最大坡度小于3°。實際上,對于周圍特別是場址的盛行風的上(來)風方向,沒有大的山丘或懸崖之類的地形,仍可作為平坦地形來處理。
在平坦地形進行微觀選址時,主要考慮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粗糙度的影響對平坦地形,在場址地區范圍內,同一高度上的風速分布可以看作是均勻的,可以直接使用鄰近氣象臺站的風速觀測資料來對場址區進行風能估算。對平坦地形,采用同一葉輪直徑的風電機組,提高風電機組功率輸出的唯一方法是增加塔架高度。
第二、 障礙物的影響
障礙物是指針對某一地點存在的相對較大的物體,如房屋等。當氣流流過障礙物時,由于障礙物對氣流的阻礙和遮蔽作用,會改變氣流的流動方向和速度。障礙物和地形變化會影響地面粗糙度,風速的平均擾動及風輪廓線對風的結構都有很大的影響,但這種影響有可能是有利的(形成加速區),也有可能是不利的(產生尾流、風擾動)。所以,在選址時要充分考慮這些因素。
由于氣流通過障礙物時,在障礙物的下游會形成尾流擾動區,然后逐漸衰弱。在尾流區,不僅風速會降低,而且還會產生很強的湍流,對風電機組運行極為不利。因此,在設置機位時必須注意避開障礙物的尾流區。
3.2 復雜地形的微觀選址
我國沿海及內陸存在著大量的山地。復雜山地的風流不僅是由大地形以及氣候引起的,更多的則受到局部地形的影響。對于簡單地形,大地形以及氣候是引起風流的主要起因;而對于復雜山地,局部地形對風流的加速、對風向的偏轉是造成風電場微觀選址的難題所在。
在對復雜地形進行微觀選址時,風電機組間距的計算尚無成熟快捷、簡便的方法,通常需通過多次試算最終確定方案。
在復雜地形和氣候條件下,驅動風流的因素并不唯一,一個特殊的流動情況是:風速并不隨高程的上升而升高,在某一高度后,風速隨高程的上升而降低。微觀選址技術的標準不明確以及依據或依賴國外標準制造的風電設備與場址適應性問題,直接導致在復雜的地形和惡劣的氣候條件下微觀選址結果差異顯著.風電機組設備的運行可靠性不高,運行控制變得更加困難,實際出力也比預測評估的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