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由于國產風電機組運行不穩定,導致風電場裝機后發不了電;或者由于電網連接不上,致使發出的電無法向外輸送。這雙重因素導致風電場容納的裝機容量無法有效釋放,風電開發商更無心擴大規模,市場容量增速減緩自在情理之中。
可用率高的風機供不應求
國內大型風場開發商之一——國電龍源電力集團公司總工程師楊校生在日前舉行的第三屆中國(上海)國際風能展覽會暨主題研討會上表示:“事實上,我國風電機組的發展落后于風電開發速度,市場需求與供給之間存在巨大反差。盡管目前國內風電機組制造業遍地開花,但真正經得起市場檢驗的風機卻供不應求。”
“2007—2008年的兩年時間里,我們不只一次遭遇國內企業不按時交貨、設備不配套、機組調試時間長、調試出來的機組通不過運行考核等困擾,導致項目不能按時投產發電。即使投入運行的國產機組也多次出現大的質量和技術故障,如輪轂主軸問題、軸承問題、齒輪箱故障、電機故障等。”
楊校生表示,“粗略估算,國產機組可利用率比國際先進品牌的機組低7%左右。如果遇到個別廠家機組運行不穩定、維護不及時,可利用率還會更低,用戶為此要承受很大損失。”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風電在我國大規模發展時間不長,當前機組運行時間還不到機械類設備質量故障的高發期,再過幾年質量隱患可能會完全暴露。因此,提高產品質量的工作迫在眉睫。
亟待建行業標準體系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時教授也向《中國能源報》表示,目前國產大風電機組的上馬速度過快,引發眾多風機制造商樂此不疲地搞大型風機組裝,但質量上還受制于整體設計水平低下以及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缺乏等諸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