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研究院發起并主編、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簡稱“科促會”)組織并歸口的風電裝備用鋼領域兩個團體標準——《風力發電機組塔架主體用高強鋼焊接性評價方法》《風力發電機組高強鋼塔架焊接附屬件結構疲勞性能評價方法》正式發布,由中國標準出版社出版印刷。兩項團體標準的正式發布,首次為風電裝備結構件高端制造領域科學選材、綠色制造與安全運營提供權威指南和可靠依據,不僅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動力和生機,也展現了科技創新引領綠色低碳發展的時代要求。

在“雙碳”戰略深入推進和清潔能源開發利用蒸蒸日上的今天,風能作為碳排放最低的清潔能源之一首當其沖,風電裝備制造業在高速發展的快車道上面臨質量、效率與成本多重性抉擇和集聚性風險,而風塔用結構鋼材料的升級換代和制造端焊接質量的穩步提升是打破變局、廣開新局的關鍵所在。
此次兩項團體標準的策劃與編制工作,緊密結合國家“雙碳”戰略對非化石清潔能源開發利用以及工業過程節能減碳、綠色發展導向,深入貫徹寶武通過科技創新做鋼鐵行業示范者與引領者的總體要求,基于近年來熱板焊接技術團隊在風電裝備高強鋼焊接技術與接頭疲勞行為研究領域的創新成果,實現了《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所述“部分領域關鍵標準適度領先于產業發展平均水平”的要求,兼具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同時,兩項團體標準從風塔制造現場焊接適應性維度為關鍵材料升級換代提供了保證,深度融合主編單位最新研究成果,提升公司的行業話語權和主導權,以差異化綜合材料解決方案和科技創新培育了產品綜合競爭力。

兩項團體標準起草參編單位共20家,涵蓋業主單位、材料供應商、整機設計與供應商、塔架制造商、權威第三方機構、高等院校、標準化出版社等風電裝備制造與運行全產業鏈所有相關方,并得到科促會標準化工作委員會的大力支持。標準編制過程歷時15個月,期間召開數次編制組研討會,先后完成編制大綱、初稿、咨詢稿、征求意見稿和送審稿,累計收集匯總非重復性專家意見65條,采納率94%,所有起草專家參與度100%,初始專家意見一致率超過50%,技術條款能夠充分反映全行業整體訴求和意愿,具有廣泛代表性和普遍適用性,在與現行標準高度互補的同時,體現實質性差異和創造性,為打造行業細分領域科技高地與全產業鏈開放式合作創新提供示范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