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江蘇如東經濟開發區(高新區)的重通成飛風電設備江蘇有限公司,一排排巨大的風電葉片被整齊地擺放在堆場等待運輸,其中最大的葉片達到百米級,它們即將出口到埃及、土耳其、法國、荷蘭等全球各地。
近年來,園區風電產業發展迅猛,海力風電、江蘇海裝、重通成飛等一批重點企業,以“龍頭帶動”引領產業發展,目前已集聚起包括并網測試、運營維護、人員培訓、控制系統等鏈上企業,產業規模穩步增長。
集群崛起,串“企”成“鏈
走進重通成飛風電設備江蘇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起吊機將風電葉片的一側殼體吊起,與另一側殼體進行合模,一支初具雛形的葉片就新鮮出爐了。經過起模、切割、補強、打磨、油漆、組裝、配重等多道后續流程,這些葉片將被運送到世界各地。
重通成飛是園區重點產業鏈——新能源裝備制造領域的“鏈主”企業,近年來,以海力風電、江蘇海裝、重通成飛等一批龍頭企業作為標桿引領,園區圍繞優勢產業鏈精準招商。園區的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集群拔節生長,成為全區兩個百億級產業之一。目前,已初步形成了風電裝備制造、技術咨詢、運營維護等相對完善的產業鏈,正逐步向全產業鏈模式發展。
重通成飛風電設備江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宏斌認為:“不管是在研發還是生產環節,產業鏈上企業之間的溝通交流,能夠更好地適應市場和客戶的需求。”如今,區內各企業間的關聯性不斷凸顯,產業集聚效應逐步放大,正為進一步提升發展質量增添新的引擎。
產業突圍,“鏈”“企”相成
海力風電自主研發的海上大功率導管架基礎承載平臺是國家重點新產品和江蘇省首臺重大裝備,填補國內多項空白;重通成飛通過高新技術材料應用、新型葉根植入、復合材料循環使用等方面的應用創新,著力打造海上風電葉片“巨無霸”;中天科技各類光纜、海纜產品大多數為國家級新產品,處于世界領先水平;海裝風電5至14兆瓦各型號主機均嚴格按照世界同類標準通過低壓穿越等指標測試……從電控系統到主機,從單樁到導管架,從葉片到塔筒,加上各種零部件生產商、運營維護商,產業鏈持續鍛強補齊。
以突出的技術實力和產業延鏈強鏈能力,龍頭企業吸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在當地集聚,而產業鏈的逐漸齊備又進一步反哺“鏈主”,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布局新賽道。當下,“鏈”和“企”可謂雙向賦能、相輔相成。
對于國科智能來說,今年是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一年。江蘇國科智能電氣有限公司總經理武鑫告訴記者,從研發、生產到服務,布局延伸的背后,不僅依托企業原有的技術優勢,更重要的是產業鏈式發展帶來的“近水樓臺”。“如東擁有亞洲最大海上風電群,目前我們公司海上、陸上在運維容量達到220萬千瓦,其中大部分是如東地區的風電場,涉及協鑫、國信、中廣核、華能等多個企業,海上風電業務前景廣闊。”
搶占機遇,捕“風”引“氣”
不久前,中天科技高端氫能裝備研發制造測試基地奠基儀式在園區舉行。“預計年底建成一期研發測試中心,用于新研發的制氫、加氫、壓縮裝備的測試工作,并著力將其打造成為省級工程技術中心平臺,二期制氫廠房將于明年開工建設。”中天華氫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彬說。
去年落戶的中天華氫有限公司位于江東科技產業園內,主要從事加氫、制氫等氫能裝備的研發、生產。據黃彬介紹,目前企業還處于產品研發階段,加氫設備已經批量化、商業化推廣,制氫設備的研發正在推進,預計今年年底會有新產品發布,明年正式進入商業化推廣階段。
氫能屬新興產業,當前,如東正在積極建設“可再生氫能供應鏈基地”與“氫能關鍵裝備基地”,由“風能”到“氫能”,園區搶占綠色能源發展的新機遇,形成加氫、制氫環節的產業布局,氫能產業正蓄勢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