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與國外較為成熟的技術相比,我國的風功率預測系統存在以下不足。
首先,風功率預測系統主要通過天氣預報數值進行預測,故天氣預報的準確性成了風功率預測決定因素。
據了解,丹麥擁有四個獨立的天氣預報系統(公司),丹麥電網公司調度中心在前一天會從四個天氣預報機構收集數據,找出其中的差距分析原因,并與差異最大的那個機構進行溝通,可以提高預報的準確性,而我國的氣象部門只有一家,不存在這種可比性。
其次,數值天氣預報會受到風吹來方向的山脈、植被等因素的影響,到達風電場時候的風速和風向都會有不同,具體到每個風電場要根據長期的數據,找出數值天氣預報與到達風電場時數值的差異規律。此外,還有有一種有趣的現象,不同風向的風有不同的特點,雖然風的等級相同,但對風機的影響卻有區別,丹麥國家電網調度中心工作人員曾說:“就丹麥來看,來自西北方向的風尤其難以預測。”中國幅員遼闊、環境復雜,對這些影響風力預測的“有趣”現象更應多加關注。
丹麥的風功率預測與電網調度
截至2009年底,丹麥的風力發電消費占到能源總消費的22%,并且預計到2020年這個比例要提高到50%,其風功率預測與電網調度經驗值得各國借鑒。丹麥國家電網調度中心負責全國的電力調度,調度中心每天提前獲得下一天的數值天氣預報,并進行比較,最終得到相對客觀的數據,隨后安排第二天的調度任務,并下達給相關風電場。第二天,調度中心根據預測與實際的差距,以電話或者電子留言的方式通知風電場及時更改發電量。與我國不同的是,如果風電場減少發電量,會得到財政補貼。由于丹麥的電力完全市場化,調度中心通知風電場增發或者減發,完全出于那一刻的電力市場價格,一般來說,調度中心尋找當時最便宜的發電場增發,并把電力賣到最貴的地方。就目前來看,沒有可獲得數據證明我國的風功率預測系統強于或者弱于丹麥的預測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