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三一重能”,SH:688349)發布公告稱,公司與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人民政府簽訂招商引資協議。簽約項目名稱為大兆瓦智能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園,計劃總投資90億元。
項目具體分為:計劃建設年產能200萬千瓦大兆瓦智能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園(主機、葉片)、50萬千瓦風儲新能源項目及100萬千瓦風電制氫制氨項目,配套集控及大數據中心、碳管理平臺。通過綠電直供、節能減排系統建設等措施打造“零碳產業園”;
引入“綠電—綠氫—綠氨”產業,協同引入推廣氫燃料重卡,搭建集新能源發電+電解水制氫+綠氫綠氨+氫燃料重卡為一體的應用示范工程,依托巴里坤縣化工企業對綠氫綠氨的需求及煤化工對氫燃料重卡的應用場景,形成地方消納示范項目。
此次簽約對三一重能來說可謂意義重大。
一方面,這標志著三一重能在新疆的布局進一步擴大。在簽約后的座談會上,三一重能董事長周福貴表示,此次簽約是三一重能扎根新疆、奔向“一帶一路”的重要一步。
另一方面,這標志著三一重能正式“跨界”氫能領域。三一重能稱,此次合作將推動公司在新能源發電制氫制氨的產業布局,拓寬公司潛在業績增長點。
近年來,作為能源領域的新興產業,氫能越來越受到業界關注。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干勇曾表示,保守估計,2050年,氫在我國終端能源體系占比約10%,2060年占比將達約15%,成為我國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政策層面,今年8月,工信部、發改委、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布《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其中提出,要推進氫能制儲輸運銷全鏈條發展,鼓勵可再生能源制氫、實施氫冶金行動計劃等、加強氫燃料等低碳清潔能源裝備研發。隨后,多省、市也接連發布相關支持、推動氫能產業發展的政策。
產業前景疊加政策支持,我國氫能產業獲得空前發展,跨界入局者已不在少數。如全球最大的光伏企業隆基綠能(SH:601012)早早便已成立了氫能公司。而在風電領域,整機商龍頭明陽智能(SH:601615)也是捷足先登,并在今年10月推出了全球最大的單體堿性水電解制氫裝備。
從隆基與明陽的案例中可以看出,當下跨界氫能者,大多還是那些主業穩固且業績良好的企業。而三一重能同樣具備這樣的潛質。
三一重能的主營業務為風電機組的研發、制造與銷售。目前,三一重能已成為全球綜合排名前十、中國陸上前五的風電整機商,躋身于第一梯隊,且近期不斷傳來中標的公告,可謂主業穩固。
在業績方面,今年前三季度,三一重能實現營收63.45億元,同比增長12.75%;其中,第三季度營收22.63億元,同比增長35.94%。這在當下的風電行業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業績。
12月1日,三一重能還發布公告稱,公司將使用最高額度不超過人民幣40億元(含本數)的暫時閑置自有資金購買理財產品,可見其現金流良好。
在此基礎上,三一重能跨界入局氫能可謂底氣十足。
然而,雖然氫能產業尚處于萌芽期,但并非沒有準入門檻,入局也需要一定的技術支撐。
目前,三一重能還未提及相關技術從何而來,專業人員如何去找,裝備設施如何引進等,而這些因素都直接關系著公司跨界氫能的成與敗。
在公告中,三一重能也坦言,公司尚未開展本協議合作內容中所涉及的大兆瓦智能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園、風儲新能源項目及新業務領域制氫制氨項目等,具體實施進展存在不確定性。
就此而言,三一重能跨界氫能究竟能否順利落地,還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