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當地牧民舉報的“華電內蒙風場挖山取石取沙破壞草場”一事,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回應稱:舉報問題不屬實。
此前,正藍旗上都鎮敖林毛都嘎查牧民反映,嘎查內有風電廠未經牧民同意,在修建風電底座時,挖山取石取沙,嚴重破壞草場。
藍旗人民政府發布的《關于上都鎮敖林毛都嘎查修建風電破壞草場問題調查處理情況的報告》(下稱《處理報告》)顯示,該項目為10萬千瓦特高壓外送風電項目,屬于內蒙古華電烏套海風電有限公司正藍旗分公司(下稱正藍旗分公司)。
這一特高壓外送風電項目總投資8億元,將建設30臺3.3 MW風電機組及升壓站、輸電線路等配套設施,是內蒙古自治區重點能源項目。
經實地調查,施工現場為風電塔基挖方產生的砂石土方,并臨時堆放在已確定的塔基挖方周圍,未隨意堆放。
正藍旗人民政府表示,在風電塔基施工完畢后將回填,產生的剩余砂石土方用于維修進場道路和填充低洼地帶,未流入市場,未形成牧民反映的“造成嚴重破壞草場”的現象,施工結束后將對施工現場進行種草復綠。
據界面新聞記者了解,風電場在施工準備期和施工期,由于施工及設備存放場區需要進行場地平整,道路的邊坡開挖及棄渣對環境影響最為突出,如未對棄渣進行妥善處理,將降低原地貌的土壤抗蝕能力,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上述《處理報告》顯示,該項目于今年3月13日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取得用地批復,此后升壓站、風機基礎、集電線路、檢修道路等開工建設。
正藍旗人民政府表示,按照《土地管理法》和《草原法》規定,該項目嚴格依法履行征收和使用土地審批程序,項目征地前與嘎查牧民實地進行了勘察確認,并執行了公示公告。
一位不愿具名的風電開發商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該項目符合用地要求,已與牧民協商一致,當地牧民卻稱未獲同意并進行舉報,風電開發企業遇到上述情況,多為利益驅動,當地居民認為征地補償沒有達到預期,目的是多要征地款。
正藍旗人民政府稱,在施工過程中產生的臨時占地,經施工方與牧民協商一致,簽訂了臨時占地協議,將臨時占地費已補償到位。
該項目建設涉及敖林毛都嘎查21戶牧民承包草場,其中2戶牧民不同意項目落地,旗相關部門一直對其作思想疏導和政策宣傳工作。
正藍旗發布處理報告當天,正藍旗政府副旗長、公安局長薩其仁貴對華電烏套海10萬千瓦風電項目進行了檢查。
薩其仁貴表示,施工單位要在確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合理有序施工,避免影響當地農牧民生產生活。
他還強調,由于今年疫情影響,該旗重點項目推進工作整體較為滯后,在此情況下一定要深刻認識該項目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
正藍旗位于內蒙古自治區中部,錫林郭勒盟草原東南邊緣,風電是其固定投資的重點來源之一。
正藍旗固定資產投資完成情況分析顯示,今年上半年,該旗開復工并產生投資項目32個,內蒙古華電烏套海風電有限公司正藍旗分公司10萬千瓦風電項目、及內蒙古新鋒風力發電有限公司正藍旗黑城子風電場10萬千瓦特高壓外送風電項目,為投資主要來源。
2019年,內蒙古風電建設復蘇,大基地項目集中落地。
當年9月,國家能源局下發《關于內蒙古錫盟煤電基地后續配套電源建設規劃有關事宜的復函》文件,錫盟——山東、錫盟——江蘇泰州兩條特高壓電力外送通道配套電源點全部獲批,結合錫盟兩條特高壓輸電通道批復捆綁送出的700萬千瓦風電項目,電力外送通道總送電規模達到2458萬千瓦。
據《內蒙古日報》報道,特高壓配套700萬千瓦風電全部開工建設,到2020年底將全部并網發電,錫林郭勒新能源裝機規模將達到1100萬千瓦,占電力總裝機44%。
其中,正藍旗華電、新鋒兩個在建特高壓外送風電項目達產后新增裝機容量20萬千瓦,該旗正在建設中的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項目建成后,將新增風電裝機容量130萬千瓦。
正藍旗分公司為華電福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00816.HK)全資子公司,華電福新為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旗下清潔能源上市公司。
截至2019年底,華電福新累計控股裝機容量16453.1兆瓦,清潔能源裝機容量占比達到78.1%。在港股上市公司中,華電福新的清潔能源裝機容量比重最高。
一位風電整機企業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華電福新正在海上風電和陸上風電規模化開發上積極布局,在內蒙古地區搶占、儲備優質的風電大基地項目。
據伍德麥肯茲報告,目前已有超過25個風電基地項目處于規劃和建設中,總容量超過100 GW。其中50%的項目將電力外送至電力需求較高的省區,或由當地大型終端用戶進行消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