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近日發布《2017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趨勢報告》,報告對2016年可再生能源的投資與表現進行了盤點和總結。
1 可再生能源投資為何被澆冷水?
這份報告由聯合國環境署、法蘭克福財經管理大學—聯合國環境署合作中心與彭博新能源財經聯合發布。報告顯示,隨著清潔能源技術成本的持續下降,盡管投資水平比去年下降23%,2016年世界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仍創紀錄增長。
2016年可再生能源總投資額為2416億美元(不包括大型水電),較2015年下降23%,為2013年以來最低水平。其中太陽能發電項目的投資下降尤為顯著,同比下降34%,總規模1137億美元。
早前不少人認為2016年可再生能源投資將會繼續增長,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投資縮水的情況?
專家表示,投資水平下降主要原因在于技術成本降低,比如太陽光伏能源和風力發電能源每兆瓦的平均資本支出,以美元計算下降超過10%,從而導致投資水平不升反降的情況。
彭博社新能源財經總編輯安格斯表示,以太陽能行業為例,近兩年太陽能光伏面板生產商和太陽能項目開發商破產的情況層出不窮,顯示這一行業出現了泡沫。目前可再生能源市場資金短缺的真正原因,是投資者對于市場和政策前景的不確定態度,市場將通過鞏固、調整得到修正。安格斯指出,目前太陽能項目超低價中標的現象不會持續太長時間,未來項目融資的成本也會因利率上升而提高。
所以,盡管當前包括太陽能和風能在內的其他可再生能源項目總投資額都出現了大幅下降,預計這一趨勢很可能還將持續,但可再生能源的市場修正期將會很快出現。一旦修正期出現,投資縮水的情況將會有所扭轉。
2 可再生能源潛力巨大
雖然在2016年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遇冷,但可再生能源卻是去年電力行業的一大功臣。報告顯示,去年,可再生能源(不包括大型水電)的發電比重從10.3%上升到11.3%,避免了約17億噸二氧化碳排放。所以在環境表現方面,可再生能源發揮了重要作用。
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和廢棄物轉化能、地熱能、小水電和海洋能在2016年為全球電力增加裝機容量138.5GW,比2015年的127.5GW上漲9%,新增裝機容量大致相當于世界上現有16臺最大發電設施裝機容量總和。
不僅是這份聯合國報告,國際能源機構(IEA)的最新數據也表明,2016年,全球經濟產出增長了3.1%,溫室氣體排放量卻連續第3個年頭保持不變,主要因為全球在向可再生能源領域轉型。
從整體來看,可再生能源領域投資并沒有下滑。歐洲可再生能源投資在英國(240億美元)和德國(132億美元)的推動下同比增長3%,現為598億美元。離岸風電投資達到259億美元,同比增長53%,占歐洲可再生能源投資規模主導地位。這得益于許多大型項目的發展,比如耗資57億美元,擁有1.2GW裝機容量的英國北海Hornsea項目。
政府的重視、大型項目的實踐與開發等,都給可再生能源注入了一劑強心針。盡管當前可再生能源仍然顯示頹勢,但從發電量、環境表現、能源轉型趨勢來看,仍然存在巨大潛力。
3 特朗普擁抱化石行業影響幾何?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臺后的重要經濟政策之一,就是重新擁抱傳統化石能源行業。3月28日,特朗普簽署了一份名為“能源獨立”的行政命令。這項命令的最重要內容,是要求“暫緩、修改或廢除”奧巴馬政府2015年推出的“清潔電力計劃”相關政令。
盡管特朗普可能會關上新能源發展的方便之門,但不意味著美國新能源革命會就此終止。在目前階段,新能源的發展主要取決于技術發展,而不是政府的補貼和優惠。隨著技術發展,新能源的成本會越來越低,其環保優勢也將逐漸增大,市場也會做出理性選擇。并且,實際上聯邦政府對各州的影響并不是很大,發展新能源的決定權在各州,目前對新能源的優惠政策也主要出自各州。現已有大約1/3的州開始推行“清潔電力計劃”,即使聯邦計劃無法通過,但對這些州不會產生太多影響。
據相關投資研究機構表示,沒有必要對可再生能源產業太早產生消極情緒,特別是太陽能產業仍然有相當的前景。美國能源署最新的報告指出,在2018年可再生能源將逆勢增長7.3%。而可再生能源領域最主要的增長來自太陽能,其發電能力到2018年底預計達到近31兆瓦,將比2016年增長44%,太陽能將在2018年占美國總發電量約1.4%。并且,太陽能將成為可再生能源領域的長期潛力股。
因此,當前來看,可再生能源投資的冷遇將不會維持太久。相反,對投資者來說這可能是好時機。
聯合國環境署執行主任索爾海姆表示,當下超低成本的清潔能源技術為投資者提供了機會。以更少的投入獲得更多收益,這種同時滿足盈利需求與群眾需求的局面,將推動世界向更好的方向轉變。
當前,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穩步發展,近幾年在全球能源發展中都有精彩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