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由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和陽江市風能協會主辦的海陵島國際風能大會(2025)在廣東陽江開幕。大會以“完善海上風電生態,打造國際綠能之都”為主題,圍繞海上風電產業鏈協同發展、風電前沿技術與應用突破、綠能產業融合發展、智能運維與風險管理升級等核心議題,匯聚全球智慧,共享創新成果,建立協作機制,共探全球海上風電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陽江打造全球領先的綠色能源產業集群。

大咖云集,共謀全球綠色能源產業集群建設
本次會議大咖云集,嘉賓陣容空前豪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國家海洋腐蝕防護工程技術中心主任侯保榮,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潘慧敏,廣東省政府副秘書長胡洪,陽江市委書記盧一先,世界風能協會副主席、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秘書長、北京鑒衡認證中心主任秦海巖,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董事、黨組副書記葉向東,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楊松楠出席開幕式并致辭。中國職工技術協會副理事長、電力專委會名譽會長、聯合國國際生態生命安全科學院院士畢亞雄,廣東省能源局黨組書記、局長劉文勝,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副會長、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原副司長史立山,陽江市委副書記、市長余金富,陽江市政協主席楊文龍等領導嘉賓,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高立剛,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會計師、黨組成員嚴航,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金和平,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南方分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劉安倉,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廣東分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戴立洪,中核匯能有限公司/新華水力發電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焰,華潤電力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裁王波,龍源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李星運,廣東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波,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傳衛,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曹志剛,道達爾能源中國區主席俞永堅等200余家重點企業領導,以及國內外70多名行業知名專家共同與會,為業內奉上一場高水準、高規格的行業交流盛宴。

胡洪代表廣東省政府對大會順利召開表示熱烈祝賀。他表示,近年來廣東省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以發展海上風電為抓手,推動省能源結構持續優化調整、新能源產業集群壯大、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良好成效。廣東海上風電裝機規模突破1250萬千瓦,躍居全國首位;海上風電產業集聚發展,形成集資源開發、裝備制造、研發設計、檢測認證、運營維護、綜合服務于一體的海上風電全產業鏈體系。陽江海上風電規劃容量超過2000萬千瓦,希望陽江能夠乘勢而上,充分發揮海洋資源豐富、產業配套良好等優勢,加快推進海上風電項目開發和產業集聚發展,將陽江國際風電城打造成為一張世界風電名片。

潘慧敏表示,大力發展海上風電,是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海洋強國戰略的重要抓手,也是踐行"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積極推動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的重要實踐。陽江以海上風電為牽引,著力打造風、光、儲、蓄、氫、裝協同發展的千億級綠能產業集群,是"經略海洋、向海圖強"的生動實踐。目前我國海上風電已進入"市場化競速期",要堅持創新發展、市場化發展、融合發展和開放發展,構建良好的海上風電產業生態,為推動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侯保榮表示,深遠海開發對風機基礎抗風抗震及長期防腐帶來更高要求,海上風電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不能僅依賴規模擴張,更需從材料、結構、運維上突破,構建全生命周期的可靠性保障體系。陽江作為中國海上風電發展重要基地,在這個領域的探索為全球海上風電產業提供了重要參考。他建議將腐蝕防護深度融入風電裝備“設計-制造-運維”全流程體系,在設計階段強化耐蝕材料選型與結構優化,制造環節落實防護工藝標準化,運維階段建立智能化腐蝕監測與預防性維護機制,形成基于科學數據的全生命周期防護范式,為海上風電產業的可靠性提升提供技術支撐。

楊松楠表示,廣東電網始終致力于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依托粵港澳大灣區獨特的區位以及技術、人才等優勢,建成全國領先的單機測試大容量風電臨海試驗基地。公司正在陽江三山島建設世界首個遠海風電海陸一體直流輸電工程,擁有8項“世界首創”技術,打造海上電網從施工到運維全方位解決方案。依托南方區域統一電力大市場,為未來的海上風電跨省跨區全量消納、即發即用創造了良好條件。

秦海巖表示,經過8年的發展,陽江憑借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技術創新三大優勢,正在向“綠能之都”邁進并成為全球風電創新的策源地。資源潛力與產業集聚成為陽江海上風電高質量發展的兩大核心競爭力:資源方面,截至2024年底,陽江累計裝機容量突破600萬千瓦,預計2030年總開發量將達4000萬千瓦,為海上風電產業發展、“綠能之都”建設提供巨大的發展空間;產業集聚方面,陽江是國內最早布局海上風電的城市之一,已形成覆蓋研發、制造、施工、運維的全產業鏈體系,優勢明顯。此外,陽江海上風電技術創新全球領先,真正成為全球風電創新的策源地,例如,在深遠海開發方面,預計將很快走向離岸100公里海域,在漂浮式技術、海上基礎、施工技術和輸電技術等方面都走在了全球前列。另外,為助力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陽江規劃的零碳產業示范園,將成為碳約束時代參與全球競爭的戰略資源。目前,陽江海上風電產業年貢獻500億元產值,零碳產業園有望帶動更多企業投資,為陽江再造一個500億級的新增長極。

葉向東表示,中國華電在陽江投產了南海首個深水區海上風電—青洲三海上風電項目,攻克了復雜海況施工、遠距離輸電等十項關鍵技術;規劃建設的三山島六海上風電項目,刷新了廣東海上風電開發速度紀錄;聯合廣東省陽江海上風電實驗室成立“柔直聯合研發中心”,破解深遠海大容量風電送出難題,這些實踐有力彰顯了能源央企的使命擔當。未來,中國華電將勇當科技創新的排頭兵、產業協同主力兵、融合發展助推器。

盧一先向出席大會的領導嘉賓致以誠摯問候,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陽江發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謝。他表示,陽江堅定不移向“新”而動、逐“綠”而行,形成了海上風電全產業鏈發展格局,國際“綠能之都”建設步履堅實,為應對氣候變化、實現能源和產業轉型作出積極探索和貢獻。希望與會專家、學者、企業家進一步凝聚智慧、匯集力量,投資陽江、深耕陽江,為落實能源安全新戰略和“雙碳”目標、寫好中國式現代化的綠能新篇章作出積極的擔當與貢獻。
創新引領,海上風電“陽江方案”輸出多項實踐成果
世界風電看中國,海上風電看陽江。作為中國海上風電發展的重要基地,陽江國際風電城的崛起有跡可循,“陽江方案”值得借鑒。本屆會議的重磅儀式活動,全面展示了陽江海上風電的創新成果和實踐做法。

陽江海上風電發展從無到有,從有到強,成果有目共睹。會上發布的《這里是陽江,一座崛起的國際風電城》成果畫冊以圖文并茂、中英雙語形式,記錄了陽江國際風電城典型項目創新、全產業鏈建設、未來綠能產業發展路徑,向全世界傳遞了中國經濟綠色轉型的生動樣本。

由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與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CWEA)會上聯合撰寫的《加強全球海上風電供應鏈區域合作》專題報告也亮相會場。GWEC中國區主任梁萬良介紹了報告的核心要點,該報告將為陽江等沿海城市在全球范圍內推動構建互信穩定的海上風電產業鏈供應鏈找準路徑。

在廣東省能源局,陽江市委、市政府領導和企業代表共同見證下,廣東(陽江)綠能示范產業園正式掛牌。就在今年4月,國家能源局批復支持廣東省在陽江探索建設高比例綠電供應園區,廣東省發展改革委正式批復支持陽江市高新園區開展綠能示范產業園綠電直供規劃建設試點。廣東(陽江)綠能示范產業園是廣東省首個獲批試點機構,也是陽江市在綠色低碳轉型和新型能源體系建設中邁出的關鍵步伐。


會議特別致敬一批向陽而生、乘風而上的陽江國際風電城建設創新力和奮斗者。這些屢創多個“中國第一”“世界之最”的引領性項目包括明陽“天成號”,“中天31”1600噸自升式風電安裝平臺,國家海上風電裝備質量檢驗檢測中心,粵電青洲一、二海上風電場,三峽陽江沙扒海上風電項目,中廣核南鵬島海上風電場,華電陽江青洲三海上風電項目,明漁一號,三山島海上風電柔直輸電工程,海上風電水下高強粘聚材料研發項目和廣東省海上風電安全監管平臺及指揮中心等11個項目。此外,來自風電領域產業鏈各企業機構的16名奮斗者代表獲得先進工作者榮譽。


此外,為提升陽江海上風電產業鏈韌性,推動產業上下游協作創新和發展的廣東(陽江)風電產業聯盟,專注海上風電運維的廣東絲路海上風電運維有限公司也在會上正式成立。
“深度求索”,40+主題報告和對話共探海上風電高質量發展
本次大會緊緊圍繞海上風電市場、技術、國際化等設置多場內容,40多個主題報告和對話的智慧碰撞,為全球海上風電高質量發展提供全維思路。

主旨報告環節,畢亞雄做了題為《新型電力系統典型場景特征與協同機制》的主旨報告。他從電網、儲能、生態圈融合式協同等方面詳細介紹了如何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并例舉了新型電力系統特征的典型案例。

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國際業務總裁張啟應做了《“雙碳”目標下海洋能源的創新與實踐》的主旨報告,介紹了明陽智能在陽江的各項創新實踐。

聚焦新能源全面入市背景下的海上風電“進階”之路這一主題,秦海巖深度對話中國廣核集團黨委委員,中國廣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志武,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廣東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陳新群,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李銘鈞,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曹志剛,明陽集團黨委副書記劉連玉,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省分公司副總經理周其源,圍繞產業集群和技術創新、電網和電力系統建設、風險管理與保險支持、136號文影響與應對措施展開討論,共同完善市場機制,為海上風電新階段破局升級建言獻策。對于陽江發展,秦海巖總結到,要把陽江打造成“海上風電博物館、百科全書、百貨商店”,實現“來陽江即可解決所有需求”的目標,最終成為全球海上風電技術展示中心、資源整合平臺和出口樞紐。
下午的會議平行召開了聚焦海上風電智能化、精細化運維管理,海上風電核心技術與系統創新,綠色能源產業協同發展與零碳經濟建設,國際風電合作與交流的專題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