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起,我國第一個也是亞洲第一個海上風電場上海東海大橋海上風電場又添了4臺新風機,調試完畢后就將加入9月正式并網發電的3臺風機隊伍,為上海用戶“扇”出風能電。記者從昨天開幕的中國工程院第91場科技論壇上獲悉,全部34臺風機將于明年6月正式“上崗”發電,已安裝發電的上海“大風車”也已在今年的臺風期接受了考驗,應對“莫拉克”等級的臺風輕輕松松。
負責東海大橋風電場總體設計的上海勘測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陸忠民說:“雖然風電場利用的是風能,但事實上,對風電設施而言,臺風稱得上是最大的敵人。而上海又地處臺風多發的區域,每年遭遇三四個臺風是平常事。”陸忠民說,東海大橋海上風電場在設計時就參考了大量氣象資料。據設計要求,每臺風機能承受每秒50米的超強臺風,首批并網發電的3臺風機已在今夏完成“畢業考”,應對“莫拉克”等級的臺風不在話下。
據了解,上海的“大風車”除了基座設計牢固,每臺風機裝有風速探測裝置,會根據風向“搖頭”轉動,避開最大迎風面,風機葉片也會根據風力自動調節迎風角度,每當風速超過每秒20米(相當于9級風)就會自動停止發電,并將葉片逆轉至最小迎風面。不過,陸忠民說,上海“大風車”也非絕對“無懈可擊”,只是上海氣象史上還未出現過能給東海風電場帶來巨大破壞的臺風。
據首批并網發電的3臺風機上的監測設備統計,今年東海大橋海上風電場迎來的最大一陣風,風速為每秒21米,每臺風機發電已能達5兆瓦以上。
明年6月,東海大橋海上風電場將基本建成,34臺風機并網發電,預計總裝機容量達102兆瓦,設計年發電利用小時數2624小時,年上網電量2.67億千瓦時。陸忠民透露,東海大橋風電場目前采用的是國內單機功率最大的3兆瓦風電機組,明年一臺3.6兆瓦和一臺5兆瓦的海上風機也將完成設計并下線,并安裝在東海風電場附近,做測試之用,為規劃中的東海風電場二期、奉賢、南匯等海域風能發電場設計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