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吉林省又確定6個風電清潔供暖示范項目,確定風電供熱面積約100萬平方米,預計消納棄風電量1.85億千瓦時。
國網吉林電力調控中心水電及新能源處處長楊國新說,讓風能轉化成熱能,在保障居民供熱的同時,緩解風電運行困難、增強風電消納能力及電網調峰能力,還改善了北方冬季供暖方式、減少污染排放,是“一把鑰匙開多把鎖”。
蒙東 有效緩解煤煙污染
在風電供熱的小區,孩子們在溫暖的室內愉快地玩耍。
“魯北鎮是內蒙古通遼市扎魯特旗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地處蒙東高寒地區,冬季多風寒冷,全年最低氣溫可達零下30攝氏度,供暖季長達6個月之久。”蒙東扎魯特旗供熱公司負責人付志民介紹說,“自2013年風電供暖項目啟動以來,已為扎魯特旗魯北鎮36萬平方米面積的5萬余居民提供清潔、穩定的冬季供熱。”
享受著風電供暖的鑫鑫小區用戶張黎明說,這個冬季雖然很冷,但供熱方面從未出現過問題,孩子在家玩耍的時候,穿睡衣還覺得熱,需要關閉一半的供熱閥門控制室內溫度,有時還要開窗戶降溫。
據了解,風電供熱替代燃煤鍋爐已經取得顯著的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按2015年該旗36萬平方米供熱面積計算,半年采暖期,居民供暖節約標準煤1萬噸,按市場價格計算可節約資金700萬元。
一直以來,燃煤鍋爐供暖是當地的主要供暖方式,每到供暖季來臨,扎魯特旗主城區七八個燃煤鍋爐一啟動,高高的煙囪日夜濃煙滾滾,煤煙遍布整個城區,隔絕著藍天白云。因燃煤帶來的霧霾,以及供暖質量的低下,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
使用燃煤鍋爐供熱,不僅消耗大量的煤炭資源,還產生許多污染環境的廢棄物。扎魯特旗風電供熱項目啟動后,讓該地區進入了減少煤炭消耗、保護生態環境的良性發展軌道。用風電替代煤炭為偏遠城鎮供熱,可以節約煤炭消耗,減少城鎮污染,同時還可以增加地區用電負荷,提高本地風電消納能力,也降低了電網消納風電的難度,形成雙贏的局面。
那么,風力發電是否可以穩定輸送到供熱站呢?通遼供電公司發展策劃部主任孔博介紹說,受蒙古冷高壓和季風影響,蒙東地區風能資源不但豐富,且品質好。經專業人員實地測試,70米高度年平均風速7.2~8.5米每秒,風功率密度為340~550瓦每平方米,具有風向穩定、單一、持續時間長、無破壞性風速等特點,非常適合風機排布,是建設大型風電項目的理想基地。
目前,在內蒙古東部地區,兩個風電供暖試點項目已完成總投資6855萬元,包括新建變電站1座、改擴建變電站3座、新建10千伏線路42千米,參與試點項目的風電裝機容量58.8萬千瓦。兩個項目可保障92.9萬平方米建筑供熱,年供熱量52.57萬吉焦,相當于每年節約標準煤2.41萬噸,減排二氧化碳5.9萬噸、煙塵231噸、二氧化硫397噸、氮氧化物375.4噸,每年增加當地風電消納1.49億千瓦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