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可再生能源發展機制并未完全理順的背景下,發展清潔能源的唯一可行辦法是根據規劃擴大核電規模。我希望中國能繼續在保障安全的條件下擴大核電。在擴大清潔能源的同時,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也很重要。總體上來說,低碳計劃的前景比幾年前更光明。
日前,國家能源局在北京召開了“十三五”能源規劃編制工作座談會。
“十三五”期間,中國需要好的管理和市場政策來促進低碳能源的發展,確保中國的能源系統在未來更可持續,國際能源署能源市場和安全總監KeisukeSadamori(以下簡稱Sadamori)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其中最重要的政策工具就是,確保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夠優先火電上網。
Sadamori同時指出,在可再生能源發展機制并未完全理順的背景下,發展清潔能源的唯一可行辦法是根據規劃擴大核電規模。“我希望中國能繼續在保障安全的條件下擴大核電”,他說。
就中國“十三五”能源轉型與清潔能源發展,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了Sadamori.
預計未來中國會引入更多低碳能源
《21世紀》:您如何看待中國“十三五”能源轉型的形勢?
Sadamori: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主要依賴高碳能源,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里占2/3,這意味著其他能源占的比重很少。但是也有一些好消息,中國高碳能源需求增長已經在放緩,這可能是得益于相關的政策措施,也可能是因為鋼鐵和水泥等重工業部門發展的放緩。
實際上,中國在低碳能源科技方面已經是一個領先者。首先是可再生能源。中國是目前最大的可再生資源使用國,包括水能、風能和太陽能。根據9月初公布的IEA中期可再生能源市場報告(mediumtermrenewablemarketreport),從現在起到2020年,我們預期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發電裝機將會達到700GW,這是一個宏偉的目標,其中40%將來自中國。
同時,我們在討論關于核電的問題。在日本福島核電站泄漏事故之后,日本在重啟核電站方面陷入了嚴重危機。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實際上是唯一的大規模發展核電的國家,這也是一個很好的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措施。
上面兩個態勢表明中國進步了,預計未來中國會引入更多低碳能源。
中國低碳能源發展需要政策和經濟手段雙刺激
《21世紀》:當前中國電力需求下降導致產能過剩,火電價格便宜,這對新能源發展是否不利?
Sadamori:電力過剩在發達經濟體中很常見,例如澳大利亞也曾面臨類似問題。中國經濟發展放緩,電力需求增長緩慢,但是從長期來講,中國經濟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這意味著用電需求還會繼續增加,所以這是中國比發達經濟體相對較好的地方。
目前我聽到很多討論,關于在火電沒有被充分利用的情況下如何使用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問題。盡管,火電的發電利用小時數在下降,但是,國家的政策體系應保證可再生能源的發電小時數。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比如關于優先發電調度的市場規則,中國政府的政策是把優先級從火電轉到可再生能源,這是一個促進可再生能源的好政策,盡管這意味著火電廠的日子會更難過。
從長期而言,我們還需要一些經濟手段來刺激發展低碳能源,最具代表性的工具是碳價。中國在幾個城市試點碳交易,如果碳定價真的有效的話,它一定要全面推行,要成為國家級政策,這將奠定可再生能源的價格優勢。因此,我認為需要好的管理和市場政策來促進低碳能源的發展,以此讓中國的能源系統在未來更可持續。
《21世紀》:中國已經開展了碳交易試點,是否還需要制定碳稅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