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現在大家都在談“能源互聯網”,那么我們到底應該如何理解“能源互聯網”這個概念?
答:去年10月,中海陽就已明確提出要推進能源互聯網建設,后來我又專門撰文對這一概念進行了多角度闡述,并提出“三步走”的構想。我想可以借助網絡購物來理解這個概念,大家在網上買東西時,只要下個訂單,就會有人把相應的產品通過物流渠道送貨上門,這可以理解為“消費互聯網”。其實,能源也可以有這樣一個網絡渠道去銷售和管理,像日常消費品一樣自由買賣。
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通過網絡把包括能源調度在內的線上管理系統和線下的能源生產和輸配系統無縫連接起來,把互聯網的應用從日常消費產品買賣延伸到能源購銷領域,通過自由買賣實現能源的最優配置。這其實就是能源互聯網要起到的作用,其中既有線上網絡,也有線下網絡,即所謂的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
需要說明的是,目前業界對能源互聯網的認識存在誤區,很多人把能源互聯網和電力互聯網等同起來,但其實這兩個概念并不是一回事,因為能源可以分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電力只是二次能源的主要組成部分;所以,能源互聯網的概念應該更為寬泛。
問:能源互聯網如果能夠建成,會給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能源使用帶來哪些變化?
答:舉例來說,中國的有些地區能源豐富、電力充足,所以鼓勵居民用電;有些地區,比如江蘇或者浙江等經濟較發達地區,電力相對緊缺,但即便在這種情況下仍然存在資源浪費的情況,有些工廠雖然自建了發電系統,但由于無法進行自由交易,這些發電系統并沒有滿負荷運轉。如果有了能源互聯網,這些工廠就可以發更多的電,然后通過網絡交易獲益。同樣,如果一個社區里有1000戶家庭在發電,也有1000戶家庭需要買電,這時候電力供需就可以形成優化組合。有了一個更大的能源互聯網之后,賣電的一方就可以自動形成賣方市場,買電的一方也可以形成買方市場,兩個市場之間就能夠自動撮合交易,從而保證電力資源的最大化使用。
除了電力之外,天然氣等清潔能源也可以通過能源互聯網進行交易,在不同區域間動態調配用量,實現跨能源的融合。當然,這種狀況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時也有賴于能源的“四個革命”——供給革命、消費革命、技術革命和體制革命。從目前來看,供給革命和消費革命條件相對成熟,也比較容易成功;但技術革命和體制革命則完全不同,也需要付出更多努力,預計能源互聯網在國內的初步建成至少需要5到10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