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了“互聯網+”的概念,您對這個概念是怎么理解的?
答:我認為能源互聯網是“互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互聯網一定要落地,不落地的互聯網只是一個理論體系,不具備實際價值。當然,“互聯網+”一定要考慮好加什么、怎么加,因為互聯網就像一條高速公路,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一種方式和途徑。
過去的20年中,互聯網在個人消費領域取得了快速發展;未來的20年里,互聯網將會在工業領域取得較大進展,“互聯網+”一定能夠引領未來的產業發展。對能源行業來說,現在也是啟動“互聯網+”計劃的最佳時機,企業可以根據能源互聯網的建設需要制定未來5—10年的發展規劃。“互聯網+”計劃的深入推進和實施,一定能夠推動能源互聯網向前快速邁進。
問:在您看來,能源互聯網建設需要經歷哪些階段,應該如何具體實施呢?
答:與智能電網一樣,能源互聯網也是一個從國外引入的能源領域新概念,但它的內涵和涉及的產業比智能電網更寬廣,這種復雜性、多樣性和前沿性也是導致能源互聯網遲遲難以取得共識、難以取得實質性進展的主要原因。
我個人認為,能源互聯網的“入口”應該是智能化分布式能源的推廣和普及,概略言之,可分為三步走:
第一步,大力推廣智能化分布式能源,不斷提高分布式能源在整個能源體系中的占比。目前我國的分布式光伏、分布式天然氣等均以國家法律法規的形式在宣導推廣,但實際裝機量與規劃值差距較大,我們要探討深層次原因,在較短的時間段內出臺更有針對性、更有實效性的政策激勵措施,讓實際裝機量實質性超過規劃值。
第二步,分步分片實現區域性能源互聯網,對智能化分布式能源推廣好的社區、園區、城鎮,漸進試點區域能源互聯網。目前,國家層面正在制定《低碳社區試點建設指南》,我認為低碳社區的概念可以延拓到“低碳園區”“低碳城鎮”,這樣區域性的能源互聯網就可涵蓋億萬民眾生活、工作的各個領域。
第三步,當區域性能源互聯網達到一定的普及率后,相互之間互聯互通就自然形成了一張龐大的全國甚至全球性的能源互聯網。
如果把利用分布式能源之間的融合發展,比喻為撬動能源互聯網那個0到1的工作的話,那之后其他能源形態,或者說所有能源之間的融合發展,就是1到2、到3甚至到10、到100的工作,所以一定要首先抓住和做好智能化分布式能源融合發展這個0到1的工作。從目前來看,我認為這是實施能源互聯網最合理、最具現實操作性,也最具有向廣大民眾快速推廣價值的契機和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