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消息人士透露,在此次智能電表招標中,分了高達1000多個標包,企業在投標時必須制定策略,認真分析每個標包的性價比,對于技術力量強一些的企業,可以選擇要求高一點的包,價格也可以稍微高一點;對實力稍小一點的企業來說,可以選擇技術要求簡單一點的包,屬于力所能及。
據了解,華立藥業日前將公司的醫藥資產全部剝離,并全力聚焦電能表業務,也體現了公司對智能電表行業非常看好。2009年,國家電網舉辦的智能電表第一批招標項目中,總價值近9億元的294萬只電表訂單花落數十家企業。
事實上,與華立藥業類似的瞄準智能電網相關設備的公司還有很多。正如其所預期的,國家電網將大力推進智能電網的相關設備招標,初步滿足其范圍內的智能電網示范試點項目的需求。
5萬億新興能源蛋糕初步細分
除了智能電網之外,另外還有包括核電、風電等新能源以及潔凈煤、分布式能源等傳統能源共同在2011年-2020年拉動高達5萬億元的投資熱潮。
國家能源局日前披露,按照國務院的部署要求,能源局組織編制了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規劃期為2011-2020年,目前已形成比較成熟的規劃稿,正按照有關程序準備上報國務院審批。該規劃不僅包括核電、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非常規天然氣等新能源產業,還包括傳統能源的升級和變革,如潔凈煤、智能電網、分布式能源、車用新能源等能源新技術的產業化應用的具體實施路徑。
十年內的5萬億投資拉動,在國家能源局權威人士看來,更多地體現在對全社會行業全方位拉動上,不僅包括上述新興能源產業帶來的科研、建設、設備、消費等方面的投資拉動,也包括對鋼鐵、建材等傳統行業的拉動。
因此,這5萬億的投資拉動很難進行非常詳細的細分,原因是目前并不確定哪一個行業將取得更加長遠的發展,而某個行業的發展更大程度上受制于其領域技術的突破。
盡管如此,目前我國能源發展規劃中大致確定了到2020年的裝機規模目標的幾大類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其將帶來的投資基本可以預期。
有業內專家預計,到2020年風電裝機規模將達到2.5億千瓦時,核電裝機規模將達到7000-8000萬千瓦時,太陽能裝機規模將達到20GW。
而在短期的能源“十二五”規劃中,核電和天然氣成為發展的重點。其中,天然氣利用規模到2015年可能會達到2600億立方米,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預計將從目前的3.9%提高到8.3%左右。
相比之下,包括智能電網、潔凈煤、分布式能源、車用新能源等能源新技術的產業化的相應投資額度暫時難以估計。其中,在智能電網方面,國家電網此前曾經公布了三年內投資超過4萬億元用于智能電網投資,而同樣致力于智能電網建設的南方電網也會在投資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幾大領域設備商景氣度提升
對于新型能源產業規劃中所涉及的幾大產業而言,產業發展提速對相關設備商的帶動將是最為顯著的,而能否成為領域內的龍頭公司,主要取決于公司未來受益行業增長的程度。
相比較其他領域,智能電網的特點在于投資金額巨大,投資主體比較單一,主要以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為主。有專家表示,在智能電網上,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的側重點不太一樣,前者主要側重于輸變電,后者側重于配電智能化。但各自所需要的設備數量都很大,在輸電設備、配電設備以及用戶表具等方面都需要相當大的投資。可以預見,許繼電氣、國電南瑞、國電南自、思源電氣等電氣設備類上市公司龍頭將有望收獲大量訂單。
同樣,風電、光伏、核電產業投資加大都將對各自產業內的設備廠商帶來巨大商機。有行業人士預期,到2015年,風能規模有望達到9000萬千瓦左右,太陽能和生物質能規模均有望達到2000萬千瓦左右。
目前海上風電首批招標和光伏招標都在進行中,而內陸核電站的選址工作也在積極進行中。由于看到上述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前景,不少企業投身其中,但同時也面臨著不小的技術壁壘。因此,長期以來在行業內形成品牌優勢的公司可以繼續看好,風電設備如金風科技,核電設備如東方電氣、中核科技等。
隨著新興能源產業駛入快車道,規模化發展加速,除了率先從產業投資增長獲益的設備商外,新興產業運營商也將迎來毛利逐步增長的時代。專家預期,屆時,更多的設備商與運營商之間可能出現強強聯合或者產業鏈延伸的整合現象。(記者 邢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