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風機快速運轉,大量風電輸入電網的時候,電價將隨之走低。在丹麥,這種情況非常普遍,尤其在發電量超過用電量的時候。
這幾乎是定式:一旦西風強勁,電價在北歐電力交易中心的價格就直線下降,該中心統籌著北歐各國的電力交易。每年總會有50到100個小時,電價會跌到最低。
這種情況出現在當丹麥所有的約5200臺風力發電機都開足馬力全速運轉,風電并網功率達到3100兆瓦并且大家都下班了的時候。
“在丹麥,電價對于并網的風電量非常敏感,任何并網電量的變化,都會導致電價的上漲或者下跌。”北歐電力交易中心市場部總監安德斯·普雷德普·霍姆勒說,“這就迫使其它的電廠時刻關注發電成本——只有在有利可圖的時候,他們才會發電。”
市場機制確保發電對環境的影響
“丹麥電力供應法規定,可再生能源發電必須優先并入電網。由于風力發電的邊際成本非常低,風電的價格基本上是市場最低價。這樣,市場機制就最大程度降低了發電對于丹麥環境的污染。”
至于風電可以多大程度上左右電力市場的價格,安德斯·普雷德普·霍姆勒覺得很難估算。但是他明確地回答,一旦風機停止運轉,環境確實會因傳統的發電模式而受到污染:“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風機靜止達一年之久,那所有的傳統的燃煤發電廠將不得不全力運轉。結果就是,電價走高,環境污染。當然,這只是一種假設。
安德斯·普雷德普·霍姆勒說,如果丹麥不建設風力發電場,那么丹麥的發電結構將會和現在大大不同。每天北歐電力交易中心都要根據未來24小時的電力供需預測情況,逐小時的給出電力報價。當風力發電量超過丹麥用電需求時,市場電價會下降。而當發電量超過整體用電量時,最終結算價格很可能跌到零。”
免費的電力——并非現實
在上述情況下,風場運營商是在向電網輸送電價為零的電,但是用戶卻享受不到這種免費的電。丹麥用戶還必須繳納各種和環境相關的稅費,大約相當于總電價的3/4。一年中大約有100小時電價為零,而這時,用戶大概只能享受25%的降價。而且,這一優惠僅限于那些簽了實時購買電力合同的用戶。如果用戶簽的合同是以固定價格買電,那么零電價的優惠就只有供電商獨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