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當年我總認為自己的字與“大家”的手筆相差無幾一樣,可笑之極,卻渾然不知。而現在它讓我明白:弱者的眼中都是懦夫,屠夫的世界里都是兇手;僧人的眼睛里都是慈悲,常人的世界里都是普通。當然,這種沒有差異的狀態使現實中的你最為“安逸”;“無欲無求”,“無異無別”,“天下大同”,“善哉善哉”。然其真實情況不過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自我麻痹,自我毀滅。這就是為什么今天都是上學郎,他日卻有了“不可相提并論”的天壤之別的根本原因。
當然,“前進”是要付出代價的,主觀情緒和思想上的波動,客觀事物和環境上的否定,都會帶給人痛苦與艱難。而且這種“置換”是成正比的,即“進”的愈多,阻力愈大;“化”的愈多,痛亦愈多。所以前人說,“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昏昏之事者,無赫赫之功”。誰在哪里找到支撐點,或著說在哪里達到相對的平衡狀態,就是他此時的水平了。然而,縱觀其始末,猶如舟行海上,不“進”則“退”,就象所有的生命過程一樣,在“否定之否定”的矛盾中走完一生。
人是矛盾的集合體,生命便是不停破解矛盾的過程。解決問題、突破困難的最佳途徑或者說是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深入”,而不是退卻、放任、轉移或者逃避。一直深入,必將可以走出困境,必然能夠度過難關;雖然如此會有一時的痛苦、迷茫或者彷惶,但只要不放棄,一直去思想,一直去做,總有一天會云開日出,脫胎換骨進入全新的境界。
在這個世界上,最根本的道理就是適者生存。生命之所以不能倒退,就是因為過去的生命生活在過去的環境里;而環境“進化”的不可逆轉性,決定了生命“前進”的不可逆轉。由此看來,“前進”的意義全在于新風景的欣賞、新過程的體驗、新輝煌的向往、新生命的延續。如果用簡單的幾個字來概括的話,應該是一種適應生命新境界的無比快慰!
最后,附上一個經典的囚徒困境,看看突破它到底有多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