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有個全球石榴汁產銷第一的企業,看到水市場風生水起,于是大把銀子收購了一些水的品牌和生產設備,結果,沒有渠道,沒有品牌,大量資金泡入水中。集中力量做好一件事,這對于大部分的中國企業來說,是生存發展的真理。
中國企業的成長,抱團前進快于獨樹一幟
中國市場大,很少有企業能全面覆蓋。而如果僅僅有一家企業具有自己的獨特優勢,就力圖通過該優勢獨領風騷,結果往往是失敗的。構建抱團策略,共同先做大市場,然后通過構建差異,形成區隔,這是中國企業發展的一條重要路線。
營銷倡導差異化生存,不是說完全與眾不同,而是有共同的根但是有不同的枝葉。完全的差異,由于教育成本過高,往往是先鋒變成先烈。不要說更多的成長型企業還無法承受過高的成本,即便娃哈哈這樣的企業,都曾經有開發啤兒茶爽這樣完全差異的產品,而最終草草收場。抱團前進需要注意幾個要素:
·商業不鼓勵原創——娃哈哈的HELLOC和農夫果園的水溶C100,其實來自臺灣同一個配方。在臺灣風靡后,進入中國,同樣的產品性質,但是給人稍有偏差的產品感受,形成了一對孿生兄弟的攜手前進之路。
·既相似又區隔——重慶富僑足浴連鎖,猛的一看是一家企業,但是其實,他們是由四家公司組成的兄弟,重慶家榮富僑足浴,重慶家華富僑足浴,重慶家富富僑足浴,重慶家貴富僑足浴。
也正因為他們整體上具有相似性,而事實上有所有區隔,形成了消費者對于富僑足浴整體的認知,為每個富僑足浴都帶來了幫助。這其實就是在具有共同母品牌基礎下的母子品牌戰略。
在中國企業發展的過程中,成長者的手段,不是獨占,而是合理再分資源。競合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能幫助中國企業形成競爭力的手段。如地板行業在南潯,橫林形成產業集群,衛浴行業在廣東,浙江形成產業集群,服裝行業在福建泉州、溫州形成產業集群,鞋類在溫州、晉江等地形成產業集群,就是最典型的證明。
如果還是成長型企業,抱團往往比獨樹一幟,更能得到發展的機會。
總結中國企業成長的四大定律:
1、創想改變格局,不能按照成熟企業的路線前進
2、速度決定成敗,破襲戰比陣地戰更重要
3、打造核心競爭,以主營和主要產品突圍而非全面開花
4、競合大于競爭,抱團前進效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