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成長型居多,營銷更需要創想而非遵循
中國企業處于快速發展期,從結構上說,不能和國外的成熟大企業相拼,我很認同路長全的那句話,國外企業猶如駱駝,中國企業是兔子,不能用牽駱駝的方法來牽兔子。
而某些咨詢公司,卻往往忽略了中國企業還處于成長的這個事實,動輒就拿出國外大企業如何規范如何做,中國企業也應該如何跟隨的教條,很多夢想快速成長的企業,聽了這樣的教條后,很多不是進入良性循環和發展,更多的是陷入了困境。而少數的智者企業家,幸好能及早發現其中的問題,而防止了惡性的循環,就如江西的某個著名水企業,他們在江西就有7億的銷量,屬于當地絕對的水企業龍頭,特勞特中國公司以數百萬的咨詢費介入企業,僅僅在提交了一份報告后就被解約,這是企業家的明智。
中國企業在成長期以速度取勝,而非以規范取勝
在現代社會里,已經不是大魚吃小魚的時代,而是快魚吃慢魚的時代。在中國,因為產品同質化的嚴重,導致了即便你有再好的產品,如果不能快速占領市場占領消費者心智,往往很短時間就有無數的競爭者跟上。出奇兵,這是中國企業發展的重要路線。在中國企業營銷發展的過程中,以大兵團作戰的方式進行市場拼殺,可能還沒有見到勝利的曙光就已經把自己的資源耗盡,而成功者往往都是出奇制勝,以小博大,這才是中國企業家的智慧和魅力。
·早年,三株營銷組織下沉,辦事處建立在鄉鎮,迅速形成了在中國農村的絕對優勢,創造了3年的傳奇營銷
·圣象地板率先導入強化地板,成為中國強化地板第一品牌
“快”有幾個含義;
產品更新快——以新品改變經銷商利潤格局,促成發展。
娃哈哈的2010擴張——從400多億的09年度銷售額到今年730億的銷售目標,僅僅在已經固有的產品上發力,是不現實的,娃哈哈連續出品多款新品,如營養果粒,迅速創造全新品類,形成競爭優勢。娃哈哈的產品更新,平均每半年就有一款主力產品出現。
渠道覆蓋快——改變經銷商的資金和產品結構,形成占有的事實
渠道是營銷的核心要素,優質渠道被多家企業所重點關注,如何形成經銷商乃至二批商的合作,成為重點。王老吉依靠經銷商,組織二批商會議,迅速實現產品從經銷商庫房向二批商所控制的終端轉移,成功實現了阻擊。
傳播兇猛——一年的廣告費集中在三個月砸下,逼迫消費者認知
每年從下半年九月開始,各大媒體的廣告量就直線上升,各大企業都開始為爭奪下半年的黃金銷售期而努力。在這段時間,廣告的投入量基本占據全年的60%,而在國慶后春節前的廣告大戰,更是觸目驚心。就如戰爭一樣,如果把有限的資源投入到長期的戰線里,結果可能兵敗麥城,而如果集中優勢兵力,集中轟炸,往往取得階段性的成功。
做透根據地——打出榜樣的力量
如果各個區域的銷售都是點到而止,那么這個企業的銷售,永遠處于不停的招商,不停的新進入市場階段。
只有真正在一些區域,做出更大的力度,集中資源,才有機會獲得更多的勝利果實。小區域的勝利,能形成造血,能輻射,能形成榜樣的力量。
率先導入服務——離消費者更近,與成功越近
上海汽車銷售中,曾經最領先的企業并不是現在的永達、東昌,而是一個小公司。他們率先完成了與銀行的合作,可以形成具有競爭力的銀行汽車貸款,也由此成為當時上海汽車業的黑馬,讓規模型的經銷商大為吃驚,并最終導致了全行業的汽車貸款業務發展。而這個小公司,也因為快速的積累,已經成為龐大的集團公司,汽車也就不是他唯一的生意了。
以快治慢,這是行業發展的規律。贏效率者贏天下。
中國企業的成長,要練拳頭而非全面
我們應該允許中國企業在成長的過程中,有不成熟,關鍵是要鍛煉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這就是拳頭。不同的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不同的方法,有的產品制勝,有的研發制勝,有的渠道制勝,有的速度制勝,有的管理制勝,有的服務制勝。不論如何,都有一個自己賴以生存的競爭優勢。練好拳頭,能在關鍵時刻打贏關鍵戰役,能保障中國企業在成長的路徑中,克服困難,看到下一個機會點。
中國歐式家具第一品牌亞振的高總曾經說,他們成功,就是19年做了一件事,保持品牌的穩定,維護產品的風格。時間證明了一切,在一線二線區域,亞振的銷量遙遙領先。而中國很多企業,在進入到發展期后,往往被別人的成功耀花了眼睛,于是,跟進其他企業,全面開花的事情時有發生,結果呢,卻因為沒有自己獨特的競爭能力,整個企業的發展異常緩慢,甚至嚴重制約了企業的發展。